如何看待液晶面板投资: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液晶显示器行业内有句经典的话,说TFT投资就是‘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Display Search中国研究总监张兵向记者表示,这句话在形容大尺寸TFT—LCD投资时尤其准确。
曾经在康佳集团任职多年的张兵亲身经历了中国彩电行业从CRT时代向TFT(液晶显示)时代的转型。在他看来,液晶显示产业与过去的CRT彩电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前者有着极为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
CRT彩电只有几个简单的部件,在国内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液晶技术则涉及物理、化学、光学等复杂的技术领域,一张液晶面板内便涉及数十个组件和几百种材料,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因此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
直到2007年以前,液晶显示技术还无法在大尺寸领域跟其他显示技术竞争,主要集中于电脑显示器等小尺寸应用。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厂商竞争,生产成本的迅速下降使得液晶电视成为了市场新宠,各国厂家随即加入了对高世代生产线(6代线及以上)的竞争之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IT业脱胎而出的液晶显示行业体现出了类似的竞争模式:最早投入高世代线开发的厂家获得超额的丰厚利润,由此而引发同类生产线的大规模建设。
随着面板产能的急剧增长,稳步增长的终端消费市场很快便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并引发面板价格的大幅下跌和面板厂家的亏损。
而当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终于能够“消化”现有的产能时,更大尺寸的生产线投产又再度引爆了新的景气循环,这就是液晶显示行业内所说的“液晶循环周期”。
据张兵的观察,液晶显示行业大约每隔一年就会陷入一轮盈亏逆转,如2004、2006和2008年都是整个产业链亏损状态,而2003、2005和2007年则大部分厂商都能赚钱。而京东方董事长兼CEO王东升则提出了另一条相关的“生存定律”,那就是液晶显示面板价格每三年大约下降50%。
在这一残酷的周期循环压力下,液晶面板的利润从盈利30%到亏损40%之间急剧波动,无法抵抗价格波动风险的企业只能无奈出局。
为了抵御价格波动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面板企业一方面不断提高已有生产线的产能效率,另一方面则不断巨资投入更高世代生产线的建设,以期在新兴的高端市场中获取超额利润。
这一不断滚动的投资特点,也使得液晶面板企业的投资在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无法依靠产品利润收益获得退出,而是随着生产线的扩张,不断沉淀为生产线上的“预期收益”。这也是液晶面板投资被称之为“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的原因。
在这种投资模式下,产业投资者如需退出液晶面板的投资项目,大多通过企业购并的方式,对生产线及相关设施进行整体转让。当年京东方收购韩国液晶面板生产线时,就是以子公司收购的方式完成的。
123在这一产业投资过程中,纯粹的产业基金或投资者必须精心计算,以保证收购后的生产线能够在短期内盈利,以维持企业的后续生存;而对于更加注重产业拉动效应的地方政府而言,却可以容忍面板企业更长时间的亏损,并通过种种政策优惠扶持企业发展。
据张兵介绍,全球液晶显示产业的年产值约5000亿美金,“除了液晶,就只有IT、汽车和通信产业有这么大的产值规模,所以才会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而他的担心则是,虽然大尺寸液晶面板在国内有着足够的市场空间与需求,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无法踏准产业周期的节奏,同样可能重蹈京东方5代线投资“波峰投资、波谷产出”的覆辙,使面板企业陷入新的扩张陷阱。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面板投资要有“大国心态”
2011年面板价格不断下行,全球液晶面板业创纪录巨亏,而中国的华星光电、京东方、南京中电熊猫等高世代线一投产就亏损,三星、LED不仅暂停在中国的液晶面板投资计划,还将投资重点全面转向AM-OLED。一时间,国内面板产业再次踏空的观点成为主流。
曾竭力推动国内高世代面板投资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面板行业的亏损是成长中必然经历的阵痛期,中国在面板领域的投资要有战略思维和产业化的‘大国心态’,而不能为一时的亏损而改变。”
面板投资不可急功近利
一直以来,液晶面板产业是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三足鼎立,几乎垄断了液晶面板产业所有的核心技术和绝大部分的出货量,将产业话语权牢牢控制。然而,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颁布和实施,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积极奋进的“蝴蝶效应”使得原来的二国三地格局加速向三国四地的产业格局转换。
纵观全球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史,韩国企业是后进者,它们大致用了10年时间超越了日本企业。现居面板业全球前两位的三星与LG都是经历了多年亏损,才有了后来的超越。中国台湾企业也是后来居上的成功案例,它们在追赶日韩企业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多年亏损,甚至四面楚歌的窘境。
中国面板出现“行业性亏损”是否前景堪忧?
全球液晶面板业有其独特的、客观的产业规律,每隔几年就会出现“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而低谷期的显著标志就是“行业性亏损”。目前全行业正处于由全球金融海啸所引发的新一轮低谷期,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这轮低谷期被大大延长,一直延续至今。
这中间京东方、华星等国产面板企业是在“国外企业主导全球液晶行业”的态势下异军突起,它起步和成长时必须要经历亏损阶段,这是中国彩电行业向平板时代过渡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国外的舆论环境对这种“行业性亏损”的反应却与中国的现实大相径庭,例如韩国媒体对韩国显示产业视为“韩国经济的眼睛”而备加爱护。
123中国正处在中期工业化进程中,与之相适应的是,我们要致力于建立一种产业化层面上的“大国心态”,要以大投入大产出的战略思维,大力扶持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先进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但是,我国要做这样的大而强的产业,就不要对短期内的亏损和不利而斤斤计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是要重视战略性的投入。
从宏观环境看,由于全球经济加速探底且增长乏力,持续不断的欧债危机则雪上加霜,全球消费市场下滑明显,短期内经济走势仍不明朗,产业需求增长不如预期。从行业环境看,消费疲软导致行业势态持续低迷,结构性和地区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整体经济景气的恢复,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彻底数字化和新型输入等技术发展对应用的刺激,新的应用与需求层出不穷,未来面板行业的市场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上调关税非常必要
关于我国适度上调平板显示进口产品的关税,我认为这是国家将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又一项扶持本土产业的政策措施,这有助于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刺激中国彩电整机厂的采购订单由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转向中国大陆。同时,既有助于推进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上游的国产化配套和新技术研发,也有助于下游的中国彩电、电脑、手机等整机企业更好地占据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从长远来看,提高进口液晶面板关税不仅会使面板企业受益,还将有助于国内彩电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从技术演变及其关联性来看,AMOLED和TFT-LCD具有极大的产业共通性和承接性,并不是一种技术替代关系。AMOLED关键的驱动背板仍需要TFT进行驱动,现有TFT-LCD生产线通过少量的改造和设备的增添就能满足未来AMOLED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京东方、天马等企业均已布局AMOLED新型显示,特别是京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兴建了中国大陆首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5.5代AMOLED生产线,中国企业一定要进行AMOLED的前瞻性技术布局。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