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停产等离子面板 加速其“去电视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松下的“去电视化”正在加速。昨日,日本媒体报道称,松下确定了2013年度末停止生产等离子电视面板的方针,同时还计划出售作为生产基地的日本兵库县尼崎工厂,全面撤出该业务。
已停止开发等离子面板
据了解,松下目前已经停止开发等离子面板,拟到2013财年结束时停止等离子电视机面板的生产,预计在库存清空的2014年度销售也将停止。松下将于月内正式宣布上述消息。
这与今年年初松下新任掌门人津贺一宏的说法不谋而合。今年年初,津贺一宏在世界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宣布,将摆脱对电视的依赖,实现“去电视化”。
松下电器曾被称为“等离子之父”,等离子面板是松下电器的主要业务之一,占据着全球等离子面板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近几年,面对液晶面板的冲击,等离子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等离子电视渐被淘汰。
在业界看来,等离子电视大势已去,其退出是必然选择,因为松下的等离子面板和电视业务在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且扭亏无望状态,不断下滑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同时拖累了松下电器的整体业绩。2011财年,松下电器亏损7722亿日元(约合96.6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大亏损额。2012财年,松下亏损7542亿日元,是其连续第2个财年出现巨额赤字。而外界此前也已经预计,松下将退出这一处于困境中的业务。
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对此表示,松下若目前决定退出等离子电视面板业务是明智之举,等离子电视面板的生产成本较高,相比液晶电视面板,无价格优势可言。此外,现阶段液晶电视面板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需求,市场对等离子电视面板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在此情况下,松下与其紧抱等离子电视面板不放,不如开拓其他业务。
任敏琪称,即便松下等离子退出并非意味着显示器领域方面的技术研发也将会停止。显示器业务对松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虽然在等离子面板方面受挫,但其可以在液晶面板方面进一步发展。技术是企业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松下之前对等离子面板市场的误判,将不会成为其停止技术研发的理由。
关闭、出售工厂扭亏
为实现扭亏,2011年至今,松下已多次传出“瘦身”裁员消息,累计超过几万人。今年3月,松下又以5.3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位于东京的总部大楼。
昨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松下方面正在展开协调,或于年内出售现已停产的尼崎第三工厂,在尼崎工厂从事生产等工作的员工将主要被转移至其他部门。
今年1月,松下电器关闭了位于上海的等离子显示器公司。该公司于2001年开工投产,负责等离子面板生产和等离子电视的组装。
年初,津贺一宏曾在CES上表态,无法在未来两年内实现5%营业利润率的业务将被关闭或出售,松下将努力扩大汽车、电池、航空娱乐系统、氢燃料电池、太阳能面板和LED照明等企业业务的收入。
12等离子电视三五年或遭退市
就在今年初,松下就关闭了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组装工厂,此举曾引发松下退出等离子电视的传闻。
然而,松下很快公开声明否认退出,称上述举动并非放弃等离子,而是将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生产集中至山东省济南市的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松下表示,此举目的是通过统一平板电视的生产功能来开展更高效率的业务,从而提升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今后,松下将不仅是在电视领域,还将在电子白板等显示器领域进一步强化等离子技术的研发,积极致力于产品的升级,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
根据梁振鹏的说法,就目前市场的表现来看,松下再死守等离子技术已无必要,再加上未来电视的发展会在OLED电视上,而松下自身也在加强这方面的研发和储备,退出等离子也是必然之势。
据了解,在全球产业从传统CRT彩电向平板电视升级转型的最初数年里,形成等离子和液晶两大阵营,包括松下、东芝、三菱、NEC、三星、LG等都是等离子电视的拥护者,但随后包括东芝、富士通等企业相继淡出了等离子市常
在任敏琪看来,目前等离子电视面板在中国市场中较为低迷,整体需求量较校尽管现在仍有一些厂家在做等离子业务,不过松下退出或许会为其他厂商敲响警钟,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厂商也会退出或是将等离子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虽然等离子市场容量较小,但是其画质感立体、清晰,仍让一些消费者热衷。
梁振鹏认为,作为等离子龙头企业的松下,一旦退出等离子,还是会有引发一些厂商效仿退出的可能性,毕竟市场整体情况也不好,此外,等离子三五年在全球范围内消亡也是极有可能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