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捷刘丹:液晶销售渠道变革刻不容缓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国内彩电业整体唱衰的大环境下,传统显示器厂商的电视业务却开展得如火如荼。近日,接受记者专访的冠捷科技亚洲区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刘丹表示,2007年冠捷明年液晶电视的销量达到500万台,预计明年冠捷液晶电视销量可达930万台,进入全球前三名。
面板越紧缺大企业越赚钱
从今年3月份面板首次涨价至今,各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丝毫没有降价的迹象,DisplaySearch最新的预测显示,液晶面板供不应求的状况将持续到2009年。由于内地彩电企业并不掌握面板的话语权,所以在面板涨价的这个月内,不断有“面板短缺将引起行业危机”的言论出现。
记者在先前采访中也了解到,由于面板供应紧张,部分企业拿不全甚至拿不到货源的情况时常发生。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出现了负增长。巧合的是,内地彩电厂商公布的今年第二、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彩电赢利能力不足。
不过刘丹否认了这点,他表示:“面板越短缺,厂商越赚钱。虽然份额有所下降,但利润肯定是上升了。”
他将这种现象解释为“短缺经济”,以32英寸为例(由于32英寸和21.6英寸、22英寸面板产自同一生产线,在面板不紧张时,很多面板企业都去生产整体利润更高的21.6英寸或22英寸,所以当面板紧张时,32英寸供不应求状况最为明显),国庆期间内地彩电企业推的都是附加值更高的6999元32英寸液晶电视,先前用于价格战的5500元左右甚至4999元的低端32英寸液晶电视基本没有推。这样,虽然面板涨了300元-500元,但零售价抬高了近2000元,保证了企业的赢利空间。
但记者了解到,“短缺经济”惠及的只是大企业,而对小品牌的影响则是负面的。道理很简单,面板紧张的时候,面板厂商会集中力量优先供应需求量大的客户,如长虹、海信、创维等。而小企业很难拿到货,虽然卖的时候有较高毛利率,但规模会逐渐下降,当规模小到已经无法承载本身规定营业规模的时候,尽管毛利率很高,但费用也涨了,利润则有可能会下降。
传统渠道变革刻不容缓
作为显示器厂商,在国内彩电业整体唱衰的大环境下,冠捷的电视业务却增势良好。据了解,冠捷液晶电视今年的销售量将达500万台,预计明年冠捷液晶电视销量可达930万台,其中自有品牌AOC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将达到100万台左右。
那么他们的成功基于何种原因呢?“成功主要有三点:一是冠捷拥有的代工规模优势,自有品牌液晶电视的供货有保证;二是产品和成本的优势,电视的设计成本比一线厂家低6%;三是渠道优势,冠捷没有包袱,没有分公司。”冠捷刘丹表示。
对于渠道变革这块,刘丹显然更在意。他告诉记者,内地彩电企业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游戏规则才能有机会取胜,冠捷认为新游戏规则就是大家分品牌陈列,企业以底价卖给客户,其他一分钱也不付,让厂商的关系拆分清楚。
刘丹告诉记者:“渠道商肯定想多赚钱,我跟渠道讲,你卖我这个商品,我给你30个点。此外再跟他约定一个最低加价率,因为我不能把自己品牌伤了,最低加20%,等价格我能接受后,企业和渠道就可以合作了。”
当然与长虹、康佳等不同的是,冠捷并没有旧的渠道包袱,所以内地厂商现在还不能复制冠捷模式,但刘丹的一个观点或许可以借鉴:在渠道运营方式没有变革的情况下,在部分地区企业就选择那些可以接受企业变革方式的渠道做,否则就不跟他做,迫使他们改变。
(编辑: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