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技术是根人才是本创新是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者:王建高
创新活力与品牌魅力
走进25层的海信大厦,随时能感受到海信创新的活力与品牌的魅力。
“建百年海信,创国际名牌”。路在何方?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给出答案:“开放和创新是海信的发展之本,自主创新不能闭国门也不能闭家门。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和明天的海信。”
面对技术竞争,海信知难而进。为什么要自主创新?
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分析认为,海信坚持“技术立企”战略是源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虽然中国也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但仍处于“防御”阶段;二是走到今天,海信面临着国际化竞争带来的市场风险和陷阱,要逾越这些风险和陷阱,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三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海信有了自主创新的可能。
为了技术创新成功,海信依托本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科院和大学等6家博士后流动站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通过“双向融资融智”模式与青岛大学海信信息工程学院合作;为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特别派出200名员工出国进修考察学习;为了芯片合作研究成立海信上海ASIC研究中心;为了开发数字视频最新产品,与美国公司合资建立海信美国技术分中心。如今海信已经分别在中国、美国、荷兰、南非等全球七个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拓展了技术研发的国际化视野,实现24小时不间断研发的技术全球化态势。
近5年来,海信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承担政府科技项目95项,主持或参与3项国际标准、83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863、97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每年有十多项在海信实施,已申请专利2400多项。
2005年6月16日,一个只有饮料瓶盖大小的芯片,内部却集成着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正是这枚小小的“信芯”芯片,打破了自我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在这枚芯片上,海信共获得3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涵盖各类平板电视、背投电视、显示器设备等。
“信芯”的成功,直接导致了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芯片价格从13美金降到了5美金,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有了技术做支撑,品牌才会有内涵,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周厚健说,海信一直致力于提升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今年1月8日,从美国CES展现场传回消息:海信电视作为唯一的中国彩电品牌获得了“最具创新力品牌”大奖。5月,海信自主品牌跻身以色列高端家电市场,在以色列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海信电视排名第一,取得了4.6%的市场占有率。目前,海信在海外开办了南非、匈牙利、法国三家工厂。海信表示,力争2010年在15—20个海外重点市场自有品牌的出口占比达到30%以上。
稳健的经营策略是海信成为“国内一流企业、国际知名品牌”的法宝。稳健经营使海信电器连续四年保持了平板电视市场第一;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成立5年,销售收入实现了年均240%增长速度,成为行业公认的最具市场潜力品牌。
海信人坚信:到2010年,海信一定能够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目标。
核心技术孵化产业
盛夏的北京,处处洋溢着迎奥运的浓厚气氛。
站在北京市东二环到东四环的全部路口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路口处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车流情况动态调整的,采用这样的红绿灯后,一般路口的通行能力可以提高30%以上,平均行程时间减少20%—40%,主路交通口停车次数下降57.8%。
这些变化,得益于海信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及BRT解决方案,让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再次“提速”。2007年,海信智能交通系统以优异的性能成功中标北京市奥运。2008年,海信智能交通系统再次成功中标北京奥运,服务北京800多个路口。
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介绍说:海信智能交通系统广泛应用于华南、华东、华北的大中城市,在国内城市智能信号管理系统中已占据20%%的份额,在快速公交智能系统(BRT)的市场覆盖率达到70%%。海信自主研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863计划、973计划等15项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申请知识产权101项,申报专利23项。
智能交通在海信已从最初的科技攻关项目“孵化”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
海信每涉足一个新的领域,先在技术中心成立研究所,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待技术、人才成熟之后,研究所裂变成公司。这种“投入少,风险小”的模式,海信人叫“技术孵化产业”战略。
海信自1993年以来涉入的新产业:空调、冰箱、软件、移动通信等公司无一例外都是按照这一模式孵化成功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海信将把中国第一批LED背光液晶电视推向市场,为奥运添彩!去年9月,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建成,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现状。海信液晶模组二期今年7月底将建成投产,明年还将继续建设两条生产线,年底产能将达到300万片。海信液晶模组线顺利达产,且良品率达到99%%,上游显示屏供应商不禁为海信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高的生产水平而感到钦佩。
追求研发深度,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瓶颈。海信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一是向产业技术前沿进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的知识产权,形成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二是向系统性产品提供解决方案,从单一产品的创新向系统集成创新跨越;三是向更有价值的产业技术环节进军,打破产业瓶颈,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郭庆存说,这三个延伸体现了海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技术再创新的战略。近年来,海信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都与这个方针有关:中国第一台智能王电视、第一台图文电视、第一台网络数字机顶盒……国内最早的立体电视、硬盘电视、数字直流变频空调、一拖多电脑等,都是由海信首先推出的。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之后,受益的不仅是企业本身,更重要的是服务整个社会。多年来,海信致力于节能提效技术的自主创新。从第一台变频空调、第一台环保健康电视、第一部自主研发的CDMA健康手机到海信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海信以创新科技实现产品的节能,让节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持续创新机制优越
在国家统计局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中,海信已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海信的第一从哪里来?
走进海信的开放式数字家庭体验馆,你可以感受数字化家庭的“神奇”———无论身在哪里,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可以随时查看家中的“实况直播”;下班之前,用手机远程遥控家中的热水器、空调等家电,一回到家即可享受家的温馨。
这是海信数字多媒体技术开发的一个实验场所。在这里,集中展示着我国在数字多媒体计算、数字视频处理和多媒体芯片、网络多媒体技术、高清晰多媒体显示技术与终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海信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数字多媒体技术领域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企业。集团总裁于淑珉说,这意味着海信将承担起多媒体技术领域研发国家队使命,同时也提升了海信核心竞争力。
海信竞争力来自持续创新体系和优越的机制。研发不怕风险,鼓励技术人员创新。周厚健说,比如,海信对技术开发允许50%%的失败率,就是为了鼓励技术人员去创新,即使失败了也给拨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氛围和机制,才使海信很多全新技术的产品都是先于别人推出,比如海信的防火墙敢于在中关村摆擂台等。
周厚健认为,这个体系必须保证技术开发选题来自市场和技术发展前沿,以此来保证不仅能把钱换成技术,更能把技术换成钱;必须保证开发产品的质量;保证开发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报酬留人”的海信文化,将人才的愿望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的捆绑在一起,这是奠定海信稳健发展的基石。考虑到人才的长期发展,海信给他们股权、期权。海信结合着企业的产权改制,对集团内各公司的核心层、中间层和骨干层人才进行期权、期股的长效激励。
创造“信芯”奇迹的战嘉瑾团队,只是海信2500人研发队伍之中的一支劲旅。海信有了辉煌的今天,正是缘自海信早在1992年率先在海信技术中心设立“人才特区”战略,优秀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可以达到普通员工10倍以上。研发人员平均收入达到整个集团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和机制,使海信科龙公司副总裁周小天博士等一批又一批硕士、博士和海内外的顶尖技术带头人纷纷汇聚海信。
海信人用实践证明了一个真理:技术是根,人才是本,创新是魂。(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