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软肋 LED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亟待提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绿色工业大会上表示,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绿色工业发展,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成为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工信部于2012年底发布的《LED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提出推进LED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而于11月11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十年来中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照明研发和生产的中心之一。
政策助推LED产业快速发展
据记者了解,2003年年底,我国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使我国半导体照明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十年来,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LED照明在技术领域快速进步,不仅在功率型白光LED芯片产业化关键技术上取得较大突破,而且在重大装备核心技术上进展顺利。如成功开发48片生产型MOCVD样机,生产的功率型LED芯片各项指标良好;自主研发出适用于氮化物生长的HVPE设备,采用激光剥离和自分离技术获得高质量2英寸自支撑GaN衬底。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心装备研制打破国外设备垄断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半导体照明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与此同时,规模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和重大应用效果显著,我国已成为全球LED全彩显示屏、太阳能LED、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
业内人士坦言,对LED产业而言,最大的利好是产业政策。自“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发布以来,中国逐步禁用白炽灯,2016年将完全淘汰白炽灯。未来3—5年,国家对LED行业的补贴约为80亿—100亿元,终端价格补贴率预计为30%—50%,补贴总额可能高达160—200亿元。
按照相关测算,若将我国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成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4800万吨,若进一步更换为LED照明产品,将带来更大的节能效果。在节能减排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推广LED照明已成为精细节能的重要环节。
自主知识产权是软肋
美国Winter Green Research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称,从今年始至2019年,LED照明市场规模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预计从2012年的4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420亿美元。报告认为,增长驱动力来自消费者的更大关注和质量的提升。
据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LED产业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日本、欧美厂商作为第一阵营,韩国企业为第二阵营,中国国内企业为第三阵营。
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LED照明市场虽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不够,产业资源不聚集,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商业推广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等难题。
“我国LED封装设备、封装材料、高档芯片全部依赖进口,封装企业规模不够大,封装工艺研究投入不足,工艺水平总体不高,此外,从事LED封装专业人才不足,对LED的原理、结构设计、材料、光学以及与半导体结合知识了解的人太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一位LED上游企业负责人称。
“我国在LED产业上起步较晚,同时在LED核心技术和专利基础上被国外垄断,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上述业内人士解释称,“如白光封装技术、功率LED封装散热技术等关键封装技术往往与国外的封装专利相悖,如要规模化封装生产并大量出口,很可能会遇到专利方面的纠纷。”
战略机遇期将至
按照国家六部委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LED芯片国产化率将达80%以上,硅基LED芯片取得重要突破。核心器件的发光效率与应用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到2015年,60W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全部淘汰,市场占有率将降到10%以下,LED功能性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LED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2015年达到4500亿元,其中LED照明应用产品1800亿元;形成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质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深圳一家LED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三到五年是照明产业升级换代的历史机遇期,LED产业有望结束泥沙俱下的局面,大批生产企业将被淘汰。LED产品将会突破技术瓶颈和价格瓶颈,照明产业整体升级势在必行。如果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中国将会出现顶级国际LED品牌。
“LED产业有必要加强技术创新链建设,探索LED产业产品研发和新的商业模式,拓宽应用途径,实现价值链的优化。目前,有关协会和部门正在搭建平台,重点支持产业链的联合创新。根据产业发展的情况和特点设立每年的重点支持项目。”业内人士透露。
记者从工信部获悉,为进一步推动LED产业发展,工信部还将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探索适合LED产业特点的金融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