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可替代材料增长迅速 取而代之还为时过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触控面板朝向大尺寸、可挠曲的趋势迈进,现有导电材料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的使用也逐渐面临挑战,业界已积极寻觅替代材料。近2年ITO替代材料纷纷涌现,尤其以金属网格(MetalMesh)与奈米银线(SilverNanowire)的呼声最高。纵然新材料的技术已趋向成熟,但受限于供应链尚未进行整合,想要扳倒ITO取而代之,就现况看来仍言之过早。
NPDDisplaySearch台湾研究总监谢忠利表示,新材料想取代旧有导电材料,得要满足三个条件,其必须要具备低抗阻值、良好的光学穿透度,及可挠性。不论是MetalMesh还是SilverNanowire,都有绝佳的导电性与可挠性,皆使ITO材料相形见绌,显见新材料在技术层面已可取代ITO。
虽然如此,新材料于应用端与供应链的部分却还迟迟未就定位。谢忠利进一步解释,目前触控面板市场可划分为三大领域,分别是不可弯曲的中小尺寸面板、可弯曲的中小尺寸面板,以及10~80寸的大尺寸面板。ITO因其物料的易脆性,造成阻抗稳定性不佳而壮志难伸,迟迟无法顺利切入大尺寸、可挠曲的面板市场,也因此让新材料有机可乘。
不过,就面板厂的立场而言,替换ITO材料却非当务之急。谢忠利透露,要说服面板厂使用新材料须考虑四个因素,而供应链的充沛与否即为首要条件,因为要替换掉一项材料,并不单单仅考虑成本价格这么简单;再者,新材料是否能提供稳定的感测能力、是否能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以及能否满足所搭载产品的规格,这些都是影响面板厂选择材料的关键要素。因此,除非ITO材料短缺,否则短期内新的替代材料还难以达成取代ITO的目标。
目前看来虽然没有使用新材料的急迫性,但是在面板的应用上势必会走到大尺寸、软性(Flexible)或可弯曲(Curve)的趋势,新材料取代ITO已指日可待。
据了解,现阶段宸鸿(TPK)与欧菲光已投入新材料的生产,宸鸿主推SilverNanowire,而欧菲光则致力于MetalMesh的发展。谢忠利分析,由于宸鸿并未厚植ITO基础,且考量产业未来动向,不太可能再回头发展ITO,因而直接使用新材料生产触控面板薄膜(Film)。
On-cell技术及金属网格、奈米银线等ITO替代技术持续进展,虽在2014年上半因ITO薄膜价格下滑导致市场拓展略受阻碍,但在大中华区触控面板及TFTLCD业者积极研发并提升技术水准下,预期下半年无论在出货量及应用范围方面,均将有所突破。其中,最明显之处为下半年大中华区O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较上半年可望大幅成长91.4%,其中台厂出货比重更将在8成以上。
金属网格在NB及AIOPC等大尺寸应用方面,在欧菲光等大陆触控厂的努力下,于2013年下半普及化,并于2014年上半开始向中尺寸应用扩散。台湾薄膜式触控面板传统大厂介面及洋华均已推出金属网格触控面板,虽短期内仍不易挑战欧菲光的既有领先地位,但可望在高阶市场取得一定出货比重。
随着台厂宸鸿透过与日厂日本写真印刷(Nissha)技术合作,奈米银线触控面板在2014年下半开始导入量产,也将为宸鸿补足过去缺乏中低阶触控面板产品线的缺口。不过,由于奈米银线导电性仍待改进,宸鸿预计此类产品主要应用将是5~6寸手机,且以大陆外销新兴国家的中低阶机款为主,未来亦不排除利用其可挠式触控面板特性,应用于穿戴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