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聘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发展报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京2019年4月15日 /美通社/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出台,大湾区建设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一个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显现。为此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发展报告》,重点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发展现状及意愿、未来就业机会、海外人才发展状况等,旨在帮助政府、企业、人才进一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现状,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建设与发展。
本文摘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享。
一、中高端人才供需两旺,职场呈现年轻态
从近两年数据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供给增长趋势呈现上升状态,整体态势良好。2017年人才供给增长为15.25%,2018年人才供给增长翻番,达到34.92%,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在不断吸纳优秀人才。
2017-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供给同比增长
从近两年人才需求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人才需求高涨,同比增长60.80%。2018年人才需求同比增长为40.92%,增速虽低于2017年,但依然保持良好的正增长态势。
2017-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需求同比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点,人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高速发展,大湾区内新兴企业蓬勃兴起,各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人才、综合人才的需求会保持持续增长。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年龄分布呈年轻态,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6岁-35岁之间,其中26-30岁中高端人才占比最高,为34.7%;31-35岁年龄段的占比位列第二,占比为30.3%。
2018.1-2019.3各城市群中高端人才年龄分布
对比长三角和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的中高端人才年龄分布呈现同步状态,其中26-30岁中高端人才占比都是最高,说明90后是这两个城市群的主力军。此外,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京津冀中高端人才略显年长,31-35岁中高端人才占比位居第一,占比为32.4%。
二、互联网主导人才格局,新兴领域顺势求才
从行业角度看,互联网行业最受追捧,其占比高达20.77%;房地产、金融、电子通信、机械制造行业占据相对主流行业,占比均超过10%。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行业处于互联网产业为主线,房地产、金融、电子通信产业协同共进,产业升级,蓬勃发展的阶段。
2018.1-2019.3各城市群中高端人才行业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的中高端人才行业分布与京津冀、长三角相比,互联网行业占比均位居第一。除此之外,粤港澳的房地产行业人才占比较高、京津冀的人才更倾向从事金融行业工作,而长三角是机械制造行业人才储备较多。这与不同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有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发展,人口不断集聚、收入不断增长,住房需求会增长,因此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
从分行业人才需求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强劲,2018年需求比例达到28.43%,这与湾区新兴企业建设和数字化经济发展有关。房地产、消费品、电子通信、金融等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位居第二梯队。
2018.1-2019.3粤港澳大湾区分行业人才需求分布
从新兴领域来看,2017-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制药领域的中高端人才需求均处于高增长态势。
细分来看,2017年,高端制造领域人才需求强烈,增长比例高达129.60%,位居六大领域之首;其次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同比增长80.81%。到2018年,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升温,同比增长高达93.05%。
2017-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同比增长
三、薪酬水平连年增长,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22.58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平均薪酬呈现正增长,从2016年的19.21万至2017年的21.46万,再到2018年的22.58万,连续两年增长,经济活力显现。从增幅上来看,2017年增幅达11.71%,2018年增幅达5.22%,整体增幅趋缓,但依然保持良好的正增长态势。
2016-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人才平均年薪走势
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年薪分布主要集中在10-20万之间,接近五成。年薪为10万以下的占比19.65%,年薪在20-30万占比为 19.33%,年薪50万以上的占比为6.42%。
2018.1-2019.3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年薪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较晚,近年来大湾区发展不断引起重视,逐年出现在国家政策和领导谈话中,中高端人才在薪酬体系上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四、人才吸附力日益提升,中心城市与一线城市人才互流明显
从不同城市群的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看,近两年长三角净流入率最高,粤港澳大湾区次之,京津冀排名第三,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7.43%、4.80%、4.34%。
近两年内不同城市群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
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人才流动来看,中心城市与一线城市间互流明显,其次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内陆二线城市。
分别研究在深圳流入、流出的人才,发现来自广州、北京和上海的较多,而多数人才离开后会选择到广州、北京和上海工作。从广州的人才流动看,来自深圳的人才最多,反向看广州流出的人才流向深圳也是最多的。香港方面,仍是与内地一线城市人才互流频繁,尤其是深圳,流入流出占比均位居第一。
薪资涨幅-深圳 / 人才流入、流出量
薪资涨幅-广州 / 人才流入、流出量
薪资涨幅-香港 / 人才流入、流出量
薪资涨幅方面,流入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人才中,来自二线城市人才的薪酬涨幅较高,其中部分二线城市流入到香港的薪资涨幅超100%。而从深圳、广州流出到北京、上海的人才薪酬涨幅也较高。
五、人才毕业院校地缘特色明显,工商管理背景占比高
猎聘大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今,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毕业院校地缘特色非常明显,在毕业院校分布TOP10中,有9所学校系广东省本省院校,中山大学占比最高。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毕业后更愿意在当地就业。
2018.1-2019.3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毕业院校分布TOP10
从专业背景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工商管理背景位居第一,占比 4.96%,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前,大湾区秉承“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携带综合性文科大类的“工商管理学科”和创新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因的中高端人才进入到粤港澳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吸纳对口人才,人才反哺产业发展的良好循环。
2018.1-2019.3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专业背景分布TOP10
六、超六成受访者向往大湾区,落户政策最受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受备受关注,受访者认知度超九成。其中,15.94%的受访者表示对粤港澳大湾区很了解,74.69%表示知道一点基本信息,仅有9.38%表示没听说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越来越吸引着中高端人才对粤港澳城市群的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认知情况
关于“是否想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这一项调研,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大,有63.75%的受访者表示想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并且粤港澳大湾区对男性吸引力更甚,在想去大湾区发展的受访者中有68.15%为男性。
是否想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同性别去粤港澳发展意愿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有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沿着世界级国际化优质的城市群方向发展,这一发展战略进一步拉升了人们对大湾区未来发展的认同感。
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是否看好
在政策方面,近七成受访者期待粤港澳大湾区优先推出“落户政策”。大湾区外来务工者居多,尤其深圳和东莞均存在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倒挂现象,如何解决好外来人口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刻不容缓。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已逐渐推进户籍开放,出台各种高端人才引进和“秒批”转移入户政策。
期待粤港澳大湾区推出的政策
报告还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吸引的两大核心因素是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大湾区中心城市人才吸引力强劲,深圳、广州、珠海、香港和澳门均位列受访者最想去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TOP5。
七、海归投身大湾区建设,近七成拥有硕士学历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机遇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海归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2018年在广州创业或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已近8万人。深圳人社部门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留学归国人员引进人数首次突破2万人,深圳市已累计引进留学归国人员超过12万人。
从粤港澳大湾区海归群体的学历来看,硕士学位最多,占比接近70%。其次是本科学历,占比为18.9%,而博士&博士后学历的海归人才比例仅为4.2%。这一方面反映了粤港澳地区的留学倾向,多数学子倾向本科毕业后再出国深造;另一方面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海归人才学历的要求较高,并且亟需高学历人才加入。
2018.1-2019.3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人才学历分布
在专业背景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归人才以商科为主,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其占比分别是5.51%、4.53%和2.75%。另外,随着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亟需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拥有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背景的海归人才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8.1-2019.3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人才专业背景分布TOP10
从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人才行业分布来看,第一是金融行业,因为广州、深圳、香港三地拥有良好的金融市场和生态,涌现很多就业机会。同时,海归留学生中攻读金融专业的占比最多,说明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人才在选择工作时,会慎重考虑学业背景的因素。
数据还显示,接近16%的海归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大湾区互联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众多海归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深圳为例,其拥有仅次于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并且绝大多数独角兽企业为互联网企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对于创新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必不可少。目前大湾区的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吸引优质人才的条件,未来大湾区如何继续加大对人才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人才改革,激励人才产出,同时为人才提供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将是大湾区能否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