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没发新文,彻底“封杀小灵通”一说没有根据
时间:2000-08-14 14:03:00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导读] 近来有媒体报道“信息产业部最近再次向负责固网业务的中国电信集团下达“最后通谍”,
全面禁止中国电信建设及经营低价的无绳市内电话“小灵通”服务,今后也不会再批新的城市开展
这项业务。”网络媒体在转
近来有媒体报道“信息产业部最近再次向负责固网业务的中国电信集团下达“最后通谍”,
全面禁止中国电信建设及经营低价的无绳市内电话“小灵通”服务,今后也不会再批新的城市开展
这项业务。”网络媒体在转载此消息时,未注明出处,且声明该网对此事未经证实。不管消息是否
确凿,但这已引起“小灵通”用户的关注,本报记者特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发展规划处就上述
信息予以核实。据该规划处一位女士回答:“信息产业部最近未发任何涉及‘小灵通’的文件”。
并反问“网络上消息可靠吗?”记者获悉,今年6月29日,信息产业部发过一个“关于规范PHS无
线市话建设与经营的通知”。有关负责人士强调节器,此文旨在规范市场空间,提倡有序竞争。近
日,信息产业部没有再发新文,彻底“封杀”一说,没有根据。
记者找来上述文件,文中写道:“PHS作为市话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定位于小范围低速移动无
线接入。应用范围限定在县级市及下乡镇和大中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社区、办公商务楼等的
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由此看来,这个技术并非与城市彻底绝缘。已经在大城市使用这项业务的
用户,也不必担心今后是否能享受新的增值服务。信息产业部发文特别提出:“对已经商用和正在
建设中的PHS无线市话系统,如属符合规定的应用地区,在其补办了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可以继
续建设经营。为了保护企业投资和消费者利益,对已建成的设施,在补办了报批手续后,可使用、
放号,但不再允许扩容。”
本文开头所提及的“小灵通”与PHS是什么关系呢?最初在用户中出现的“小灵通”,是一家
公司将国外PHS技术结合国内市话网络的情况,以无线接入方式代替传统的有线接入,将用户终端
“小灵通”电话接入市话交换网络(采用这种方式的有中兴、UT斯达康公司),生产这个产品的目
的考虑到,90%的人在90%的时间里只在本地范围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在绝大部分人的手机根本
不需要“移动”到外地。这个“嫁接”在市话网的“小灵通”其优点是,电信资费近似于普通固定
电话,又能在一不定范围、一定速度上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因此,一经推出,在国内受到消费者
热烈欢迎。事实上,“小灵通”不是“无绳市内电话”,她是最早开发PHS技术那家公司手机的专
有名称,但目前已演变为类似于“全球通”这样有服务名称,成为人们对“无线市话”特定的称
呼。
至于,在媒体上为什么出现上述误传,起因也许是兰州在开展“小灵通”业务上引发的争
端。据了解,这是市场层面的问题,是局部地区处理具体业务不当造成的。目前,为“小灵通”业
务提供设备的厂商有多家,用户已发展到近70万家。各地“小灵通”业务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各不
相同,多数地区不会引发象兰州那样的争端。有关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特别是分布在全国的用
户,不希望因此“以一盖全”。
针对“小灵通使用的是日本落户技术“一说,有关专业人士解释,”小灵通“在中国的应用
并不仅仅是日本PHS的翻版,而是经过改进的,利用现有交换机的资源,减少了重复投资。并且,
在中国一些城市开通了数据业务以及增值服务,如来电显示等。同时,生产厂家还在不断改进技
术,推出新手机。
日本PHS衰落更多是经营的问题,而非技术本身。目前,日本PHS用户呈稳步上升态势。在泰
国,利用PHS技术的“PCT人个通信电话”风靡一时,1999年11月10日在曼谷销售,人潮汹涌,造
成了当地有史以来的交通堵塞。PCT手机大受用户欢迎,超乎想象。在第一天就销售了22,000部
手机。7天内,就销售了120,000部手机。仅在当年11月,就拥有230,000用户。在中国台湾台
北,由UT斯达康提供的“小灵通”计划在年底开通,届时“小灵通”还将提供64K高速占上网、
WAP、短消息等多种功能 。有关公司承诺,决不会因此条消息,损害用户利益。保证新老用户的
产品升级,继续开发和提供新的业务及增值服务等,如中文手机、多种功能和多种档次的手机、无
线数据上网、110定位、VOIP应用、WAP应用等,使新老用户从中受益。
看来,“小灵通”的生命力在于有序竞争,满足用户需求。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