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跨越数字鸿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跨越数字鸿沟”高层研讨会上周举行,中国学术、产业界首次集体回应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问题成为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
■新经济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种富国现象
■中国的信息化正在从表层转向深层
■以新四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值得关注
作为中国思想、学术、产业界信息、网络发展前沿的冲突与分化问题的首次集体回应,“跨越
数字鸿沟”高层研讨会11月3日在京举行。会议由本报网络版联合《电子商务》、《互联网周刊》
等专业媒体主办,IT业界知名产业分析人士、知名经济学家、企业首脑及30多家新闻媒体100余人
出席。
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
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
隔”和“贫富分化”问题。前不久《北京青年报》推出大篇幅专题文章提出此问题以来,引起国内
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成为新的舆论焦点。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踊跃发言中,与会人士无不对数字鸿沟问题深表忧虑。中国信息协会常务
副会长高新民在发言中指出:信息技术、网络经济为什么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会产生那么深刻的影
响,最关键的问题是它的本质———使社会、个人获取知识,获取创新思想的能力发生了变化。珠
穆朗玛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王峻涛说: “有一个看法我到现在还没有改变,互联网一定是经济发
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一定会成为产生数字鸿沟的一个主要原因。谁对互联网泼凉水,历史将证
明他在犯罪。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提法是数字鸿沟,不是数字差异。如果仅仅是一个差异,一个数
量上的差异,这个事还比较好办,但如今它不是一个差距,不是一个落差,而是一个鸿沟,已经发
生了质变。”
天极公司总裁李志高认为:数字鸿沟和数字化方面的差距,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
题。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不足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仅仅讨论
数字鸿沟问题,很难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IT评论家姜奇平认为:国内有一些人争论,信息社会是不是一场骗局,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的
是,美国正在发动一场近似疯狂的数字大跃进。现在我们面临两种选择,或者是上眼皮和下眼皮一
合,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鸿沟,不承认,根本不存在数字化社会,但结果是被动的,会落后、挨
打。
知名IT评论家胡泳认为: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现在正在成为非
常新的一种财富的源泉。但是,新经济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种富国现象。发展中国家大部分还处在信
息贫困当中。
中国互联网大赛组委会胡建生秘书长发言指出:“中国互联网大赛的举办目的,换句话说也是
为了填平鸿沟。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十五’规划把信息化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宣传方面我觉得
还是相当的不够,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努力。”
著名经济学家钟鹏荣为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西部开发要网络先行;第
二,政府支持要政策先行;第三,产业发展要资本先行;第四,跨越鸿沟需要教育先行。微软(中
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凤鸣先生讲道:“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造成了数字鸿沟的现象。但是与此
同时也使我们有机会有可能来跨越这个鸿沟。这个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信息产业应该起一个
带头的作用。”
IT评论家方兴东从全球化角度分析数字鸿沟问题时认为:“如果两年以后当国内互联网用户市
场大部分落到国外公司手里头的时候再谈这些问题,形势就会非常严峻了。”《中国信息报》黄一
丁发言指出:数字鸿沟问题不单是一个数字化问题,要把IT问题当成一个社会问题来看,我认为是
对的。
著名学者吴伯凡在会议最后发言指出:最近IT业比较冷清,这样题材的、大规模的研讨会还是
比较少见的。这时候我们来开这个会,主要是想解决一个问题——— 由于资本的过度介入或者说
网络公司过分的资本游戏,而导致网络经济的低潮,由此也使得由来已久的———尤其在中国由来
已久的对于网络、信息的妖魔化的势头有可能加强。这个问题需要澄清。
万平国、王树彤、张伸宇、赵瑞、史颖波、张向东、刘韧、邹剑宇、李学凌、刘竣、张秀斌、
卫亚军等各界人士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言。据悉,此次研讨会之后“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0
高层年会”也即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