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解释资费“十大质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被媒体热炒的各类公用电话(IC
卡、磁卡、投币)和各种密码记帐卡电话(201卡、200卡、300卡、IP卡)对3秒以内超短时通话计不
计费?IC卡和有人值守公用电话是按6秒还是按分钟计费?不给用户打印市话清单是否违法?等电
信资费质疑终于有了回应,中国电信有关负责人日前就这些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了解释。
201卡、IC卡为何对3秒以内超短时计费
"IC卡和201等各种密码卡对3秒以内超短时是计费的。"中国电信这位负责人解释说,去年6月份
信息产业部对电信企业做出了"3秒以内的长途超短话单不得向用户收费"的规定。但各类公用电话
(IC卡、磁卡、投币)和各种密码记帐卡(200卡、300卡、201卡、IP卡)电话属于立即计费扣费的
业务且计费扣费点在终端,这些业务很难对3秒以内话单进行处理。因此,中国电信在去年8月以中
国电信市场(2000)10号文件上报信息产业部,建议对这些业务不进行3秒以内超短话单的处理。信
息产业部对此表示同意。去年11月份,中国电信下发了(2000)18号文件《关于明确长途电话"超短
话单"计费处理的通知》,并规定用户利用普通电话拨打长途电话,一次通话时长在3秒以内(不含
3秒)的,不向用户收费;用户通过立即计费的公用电话、IC卡电话、磁卡电话、200电话卡、300
电话卡、IP电话卡等拨打长途电话,由于技术上难以全面实施的原因,一次通话时长在3秒以内
的,仍按正常通话处理。
IC卡为何不实行6秒计费
class=p14h>从2月21日起,中国电信执行了按6秒计费的长途电话新资费标准。"IC卡不实行6秒计费。"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信息产业部在今年1月11日下发的信部清(2001)54号文件《关于
中国电信公司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标准的批复》中明确规定:考虑到磁卡及投币公用电话数量逐
渐减少的实际情况,各省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磁卡及投币公用电话维持现行计费方式和资
费标准不变。IC卡和有人值守公用电话计费方式为: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实行首次3分钟,以后每
1分钟计费1次,本地网营业区间、国内长途和国际及港澳台电话按1分钟1次计费。class=p14h>根据此批复精神,考虑到公用电话终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终端计费只能
精确到人民币角的实际情况,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向各省公司下发了中国电信市场(2001)108号文
件,规定磁卡及投币公用电话计费方式和资费标准维持现行办法不变;IC卡和有人值守公用电话通
话费标准采取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首次3分钟0.40元,以后每分钟0.20元,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每
分钟0.50元。各省电信公司报当地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长途通话费标准统一为国内长途电
话每分钟0.80元,国际电话每分钟8.2元,港澳台电话每分钟2.20元。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IC卡及有人值守公用电话尚未执行上述新资费标准,但最迟不会超过6
月1日。
实事求是处理话费争议
谈到
空号计费、重复计费、合计计费、超短时计费、多收费等问题,中国电信的负责人说,吸取去
年"醴陵事件"的教训,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从2000年11月至12月底组织全国31个省分公司进行了运
行维护质量检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拨打测试。目前,他们正在对电信计费系统进行全面
改造,实现本地网集中计费,集中处理用户通话清单,减少计费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同时
重点对异常话单进行分析,不能收费的决不收费。他同时表示,中国电信近期经过设备更新后,上
述问题已基本解决,有些用户可能还不知详情。不过现在一旦出现上述问题,中国电信还是会秉着
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处理,对于用户有疑义的通话,经查实确属电信部门的问题,坚决给用户退费,
对未严格执行有关资费政策的,一经查实,坚决处理,决不手软。
不打印市话通话清单不算违法
针对有用户认为中国电信不给用户打
印市话清单违背了《电信条例》的观点,中国电信负责人分析说,《电信条例》第三十四条规
定"电信用户要求提供国内长途通信、国际通信、移动通信和信息服务等收费清单的,电信业务经
营者应当免费提供。"第四十条规定:"电信用户对交纳本地电话费用有异议的,电信业务经营者还
应当应电信用户的要求免费提供本地电话收费依据。"
在该条例中
明确指出长途电话提供的是收费清单,本地电话提供的是收费依据。这两者含义是不同的。“长途
收费清单”是指包括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和通话时间在内的的详细收费清单。“本地电话收费依
据”指的是按次计费的情况。这位负责人说,目前,我国市话本地电话因为采用复式计次法,按照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YDN065-1997号)的要求,市话交换机只记录通话时长,并转换成相应次数,不
记录被叫号码及通话时间。信息产业部曾就此专门做出过解释,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认为如果
要提供详细话单,需要对全国计费系统进行改造,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此加大通话成本势必要增加
用户负担,目前要求企业免费提供市话详细清单,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基于以上原因,信息产业
部对于所有电信经营者是否提供本地通话清单未作出规定。
多家运
营商跨网结算有待完善
针对有用户反映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
移动通话计时互相矛盾的问题,中国电信负责人说,由于多家运营商发展业务的格局已形成,但跨
运营商的电话呼叫相关的技术规定有待完善,各运营商将协作配合,核实问题妥善解决。(新浪科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