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1 03 12
武颖
“十五”计划草案提出,要加强信息基
础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
会信息化。在政协会议上,委员们普遍认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
力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一项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迈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
员认为,过去十年,“信息”火暴,其中的投资也相当大,但是“化”的程度和效果是比较差的。
他说,今天你到中关村买一台服务器,最多落后美国两个星期,但是中国的公众服务部门的计算机
应用水平,据IDG去年公布的数字,落后美国40年。他提供了三组数据:去年7月,每1万人
拥有电脑的数目,中国是188台,美国是5510台;中国计算机的利用率,即计算机的深度计
算能力和海量存贮能力只有6%,美国是38%;美国去年政府机构和企业用于采购信息技术和设
备的资金是5600亿美元,中国是199亿美元,到去年7月份,中国全社会的信息化指数相当
于美国1960年的水平。
据统计,美国1994年~2000年间
的经济增长1/3归功于信息产业。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市场增长
速度超过30%,2000年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了3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产业规模比20世纪90年代初扩大了
8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九届全国政
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科技委副主任叶大年委员说,“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成
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
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委员,多年潜心研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战略问题。他认为,新世纪之初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推进工业化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牛文元委员说:“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2%,离现代化的要求还很遥远。迅速
提高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参加了西部大开发考察活动的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如镜委员认为,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
信息化特别是因特网的应用对扩展眼界、转变观念,对共享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科技、教育和保
健资源,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谈
到怎样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原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委员举例论述说,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美国由于对制造业的忽视,导致一度落后于日本和德国,但经过8
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急起直追,目前在一些关键领域如信息设备制造、飞机制造、汽车制造以
及航天领域都遥遥领先。至于工业产品的流通,目前电子商务,尤其是企业对企业(B to B)
方面,美国更是遥遥领先,其营业额占全球50%以上。这些均得益于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中国低价劳动力的优势不可能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大力采用信息技术
和装备,大力应用信息手段。”朱高峰委员说,“能否大量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发展中
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依据所在。”
永基委员强调,信息化建设不能采用“大炼钢铁”的方法,一说信息化,所有的单位、部门、企业
都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村村生火,户户冒烟。
这样的局面与信息化建设完全是南辕北辙。北京市一位主管“数字北京”的领导最近就大声疾呼:
“数字北京”这项工程的最大障碍来自各大单位、各大企业的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原本是管理系
统和交流系统的革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要求是广泛联合、互联互通,如果采取人自为战、信
息分割,只能是劳民伤财。
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朱高峰委员说,
一是要大力做好基础工作,如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基础资料的有效收集渠道等;二是建立信息基础
设施;三是要有分析数据的组织和人员;四是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制度规定。他强调,工业化和
信息化应是互动关系,在强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
广阔的用武之地。在我国,如果离开工业化而孤零零地搞信息化,使信息化“孤军作战”,就会使
信息化脱离社会基础,变成单纯发展信息产业本身,实际上也就没有了信息化。
社会环境和主要载体,工业和各产业的发展都要依靠、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而信息和信息技术必
须渗透到工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才是对于信息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全面理解。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