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小型机器人走出国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新华网上海5月14日电(郭礼华 蒋宏)】由上海交大精密工程及智能微系统
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专题专家颜国正教授领衔研制的三个功能独特的微型机器人,代表着中
国在微小型机器人领域高科技先进水平,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中风
头大出、好评如潮,近期又将随中国展团远赴意大利,参加7月在米兰举行的“今日中国科技
展”。
三个微小型机器人名称分别为“微小型多关节电磁蠕动机器
人”、“微小型压电惯性机器人”、“微小型电磁惯性机器人”,均是中国国家863项目和“九
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历经5年的潜心研究,从先后研制的5种大类15个
产品中选定并完成,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成果。其中两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一
项已获得批准,另外几项技术专利正在申请之中。
这三个项目分别采用
仿真等技术,能主动适应微小管道等复杂环境,并在管道中自如地进行爬行和位移,且运动的速度
可控可调,经进一步在应用性实验基础上改进,十分适合在核工业管道、化学工业管道、人体器官
内复杂环境中运动和作业。一旦装上光纤探头等其它特殊操作器件,就能实现对管道内的病灶进行
360度自动式检测、维护和特殊加工。如可在人体器官内进行诊断、送药、疏通工作,同样对太
空、海底的探险具有特殊的意义。
据颜国正教授介绍,微特型机器人的
研制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政府、大学、科研机构所重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和众多科学人员进行介于核能泄漏的检测、防止、维护,介于人体器官疾病
的检测、诊断、送药等微特型机器人的专项研究。仅日本就确立投入250亿日元和40多个大学、20
多个研究所进行10年的连续攻关计划;美国也把微特型机器人的研究放在与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工
程同样重要的地位,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强国计划之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基本与
美、日同步,在有些方面还占有优势。
目前交大的这个研究所研制的微
小型机器人最小直径为5.8毫米、长18毫米、自重在14克左右。下一步他们将向4毫米直径以下推
进,重量将更轻。颜国正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各种微特型机器人最终有的可直接进入人体内工
作,且对人体器官有良好的相容性,为人类摆脱疾病的痛苦作贡献;有的可应用于国防工业和民用
工业,为排除微小管内险情、维护精密设备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