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横竖都该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电信的“拆分”一直在被有关领导们“澄清”和“证实”。媒体这样长时间的关注已使我们确
信这回要动真格的了。似乎这庞然大物已经摆在了案板上,就看怎么下刀了。有人主张“横切”,
有人主张“竖切”。有人说,关键不在“切”,而在于能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听起来很高明,其
实跟没说一样。最近媒体上盛传中国电信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总的文章,他的意思当然是横竖都
切不得,原因是“切”有利于外国的电信公司,而损害广大的中国消费者。几年前办联通的时候,
也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不要搞重复建设,一个电信就够了,疾呼的是电信某位带“总”字的领
导。
要切,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要不切,也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屁股决定脑袋。
作为中国电信别无选择的用户,我当然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但也并不完全如此,因为我们也并不希
望“拆分”损害中国电信而最终损害作为消费者的我们。
【竖拆】
垄断损害社会经济效率,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首先,从基本的经济法则来看,交易可以增进社会
经济福利,只是这种福利以不同的比例在交易双方之间进行分割;垄断带来过高的定价,从而造成
过低的消费(交易)水平,导致市场规模和经济蛋糕的缩小。从长远来看,垄断企业有一种惰性,
对于加强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开发和引入新技术诸方面表现消极。更有甚者,如
果垄断可以轻轻松松获得利润,企业会花大量的精力来游说上级领导,向主管部门要政策,以维持
和加强这种垄断地位,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企业质量的改善上。这种“寻租”行为无疑会浪费大量的
社会资源。当然,垄断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规模效益。
对中国电信的拆分似乎要考虑垄断的效率损失和规模收益的权衡。但从国外反垄断的实践来看,似
乎还没有哪个政府为了规模而纵容垄断。任何一个大的企业并购案,它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得规模
经济,但要获得有关当局的通过,并购必须不能妨碍竞争。因为规模只有在竞争的基础上才有意
义。
政府对于垄断的政策无非两条:拆分,使市场恢复竞争;管制,使垄断价格受到约束。由于政府对
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经营行为难以把握,政府管制常常是低效率的。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市场的力
量,因为企业的活力在于其利润动机。
中国电信的拆分令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八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对AT&T的肢解。同在电信行业,情形又
如此相似。
当时的AT&T同时经营市话和长话业务,并在两个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AT&T利用垄断的市话业务
拒绝为长话市场的竞争对手提供接入服务,从而维持长话业务的垄断,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同时利
用这些利润补贴市话业务,使市话定一个过低的价格来阻止其他企业可能的进入。通过在两个市场
垄断力量的巧妙运用,AT&T长期维持了在两个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这带来的弊端是显然的,(过
高或过低的)价格扭曲损害了社会福利,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也难有作为。
对AT&T的肢解是一种极端的办法,但也是唯一可操作的办法。按照美国反垄断的精神,一个企业
控制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从而获得优先便利,而竞争对手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这种便利,该企业必
须向竞争对手无差别地提供这种便利以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按照这种精神,AT&T必须对其长话
业务的竞争对手MCI提供接入服务,而且必须在接入费用和技术上保证公平合理。当然这种合理性
政府无法判断,更无从操作,对AT&T的拆分就成了迫不得已的办法。
中国电信的垄断已经造成移动通信市场如今尴尬的格局。成立联通公司是为了打破电信垄断,但中
国电信很快把固话市场的垄断推进到移动通信市场中,后来居上,造就了中国移动这么一个庞然大
物。一方面,中国电信利用来自固话业务的巨额垄断利润迅速扩大移动业务规模;另一方面,由于
联通的通信网络必须接入中国电信的固话网络,电信在为对手提供接入的便利程度上是值得怀疑
的,尽管它可以声称大公无私。竞争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我们很不情愿地看到在新兴的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垄断局面,尽管后来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拆分出
来,但为时已晚。为恢复竞争,我们不得不搞非对称管制,让联通慢慢成长。这实际上以政府管制
的名义达成了有约束力的价格默契,使联通和移动享受无忧无虑的垄断生活。为了实现反垄断的目
标,我们的措施却背离了反垄断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嘲弄。
中国电信垄断了市话和长话市场,在中国移动分离出去之后,一些地方电信公司又做起了小灵通,
蚕食客户最集中的城市移动电话业务。在长话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竞争,联通、吉通和网通开
展了IP电话业务,联通还有长途固话业务,但竞争并不是有效的。由于市场力量的悬殊,政府必须
靠非对称管制来维持形同虚设的竞争格局。而且,所有的电信公司最终必须接入中国电信垄断的市
话网络,尽管中国电信应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好互联互通工作,但我们无法确信电信为竞争对手提供
了公平的接入便利,这已使长话市场的竞争失去了基础。去年兰州电信和兰州移动之争为中国电信
利用垄断打击竞争对手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这仅仅是闹大了浮出水面的,还有多少是我们无法
观察,无法言说的呢?
尽管长话业务从中国电信的分拆会增加交易成本,但我们预料长话市场会出现有效的竞争,从而改
善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率。由于联通主要的利润来源于移动通信,它有能力在长话市场做到接近成本
的定价,这不仅增进了社会经济福利,还客观揭示了电信市场的成本结构,使我们找到电信低效运
营的症结,这对我们改善经营,迎接国外电信巨头的挑战不无裨益。
横拆】
我们有必要引入“自然垄断”的概念。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
或服务比多家企业提供更为经济。比如一个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系统。我们很难想像在同一个[!--empirenews.page--]
路径上有两家公司敷设两套供水管道向同一个用户供水是一个什么情形,这无疑带来服务成本的倍
增。所以,在一个市场中对“自然垄断”企业的分割毫无价值,政府管制,采用价格听证的办法对
企业的定价进行约束是别无选择的办法。
中国电信的市话业务正属于“自然垄断”的情形。尽管铁通进入了市话业务,在北京的一些小区里
同时有了电信和铁通的市话接口,用户有了选择的余地,但从经济角度讲并不合宜。我们可以试想
一下,如果铁通把线路铺到每家每户,用户可以在铁通和电信之间选择,服务成本必然会倍增,因
为每个用户不仅要为所使用的线路付费,还必须为另一条闲置的线路付费。
对市话业务的垄断我们只能采取政府管制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并不有效。首先,由于主管部门和中
国电信长期的工作或私人关系,管制者往往手下留情,有时候甚至站在部门利益的立场上而失去作
为政府部门考虑全局利益的角色。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管制者对中国电信的成本结构无法
了解,因而无法制定合理的管制价格。在前不久电信资费调整的价格听证中,市话由0.18元/3分
钟涨到每分钟0.1元,电信却在嚷嚷每年损失340亿;主管部门核算一个成本,电信拿出自己的算
法,最后还是依了电信。电信的成本是怎么算的是高级机密,外人无从得知。后来有人说电信在北
京西客站对面盖了高级宾馆,这是否也摊入了电信的运营成本?在中国,不怕主管部门不给政策,
就怕你不会哭,不会闹。
如果垄断企业可以游说主管部门而得到好政策,它大可不必辛辛苦苦去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比
如,在设备的采用上我可以置物美价廉的国产设备于不顾,贪大求洋,至少可以得到出国考察的机
会;可以在风景名胜处盖楼堂馆所,只要住着舒服;对于企业的人浮于事我可以一团和气,不必为
员工的下岗烦心。对于中国电信的虚高定价,电信的领导会说,实实在在的设备折旧、技术更新、
人力成本就这么大,降低成本已经没有潜力了,要不您来试试?
如果长话业务从中国电信拆分,剩下的就是地方性电信公司的乌合,由于各地电信公司处在完全分
离的市场中,没有任何资源的交叉和共享,这种“乌合”就失去了规模上的价值。因此,对中国电
信市话业务按区域的分拆无损于规模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互相之间业绩衡量的“标
尺”:由于各地电信公司的成本结构有很好的可比性,如果某地方电信公司业绩出现很大差距,说
明经营管理上出了问题,管理者有提高效率的压力,除非他不想坐在管理者的位子上。
尽管对于市话垄断我们无法达到在同一市场中你死我活的有效竞争,但通过对中国电信的横拆,可
达到在类似成本结构上的“标尺”竞争,这无疑给各地电信公司的管理者提高运营效率带来压力。
当然也使政府管制者更好地了解电信行业的成本结构,使管制更为有效。
【电信业VS汽车业】
美国有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大大小小据说有150多家,听起来似乎是个极度竞争
的市场,可偏不。
中国的汽车市场过去一直是政府定价。过高的价格使大汽车公司难以通过降价扩大规模,降低成
本;引入的新技术、新车型在其生命周期内生产不了多少辆,单位产品要分摊巨额的固定成本。而
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一年砸出那么几辆车来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政府的价格管制导致了大量重
复的、低效率的投资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电信行业尽管没有汽车业那种“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景象,但有异曲同工之处。现在有中国电
信、移动、联通、吉通、网通、铁通,据说还有电通,公司不少,但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没有形成
有效的竞争,还需要政府管制来精心呵护这种“竞争格局”。实际的结果是,在这个行业中有一个
很高的政策壁垒和一个很低的资本壁垒,只要获得执照,七八条枪日子也会过得潇洒。比如吉通,
卖点IP卡日子就可以很小康,既不能给行业带来规模效益,也不能带来竞争效率,还要政府呵护,
怕冻着饿着。还有,那么多公司热衷于光缆建设也源于此。如果中国电信早有拆分之举,形成有效
的竞争,电信行业恐怕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尴尬局面。
也许是因为加入WTO的临近,中国的民航业、汽车业、电信业最近都有了大动作。
中国电信拆分有利于外国电信公司的呼吁仍然不绝于耳。我们能说什么呢?
在虎狼的追逐下,一头肥猪的生存能力并不比一只兔子强,尽管它看上去很有“规模”。
搜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