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第一大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面对新世纪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省坚持创新和产业化的方针,
以科技创新,攻克一批IT高技术为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
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年研发及产业化打造IT大省
组织实施信息技术领域重大科技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
展。“九五”期间,我省重点支持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在一些领域取得突
破或获得较大进展。如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医学影像技术、
软件技术与产品等。据统计,“八五”、“九五”期间在信息技术领域共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300多项,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00多亿元,利税80亿元。
取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成果,其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
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深圳华为和中兴通信的数字程控交换机、珠海金
山公司的中文办公软件、肇庆风华的片式电子元器件等。珠海亚仿的电厂仿真系统被评为全国十大
科技成就。
IT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加快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
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1年的82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284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
值的17·2%;其中信息技术产品占55%,达1570亿元。产品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类产
品中,达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由1991年的45%,提高到2000年的70%。广东已成为国内信息技术产
品产值的第一大省。
强化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区。我
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软件园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信息
技术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特色。如:广州市重点支持发展软件产业和光电子产业;深圳市把
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东莞市明确提出建设成为国际加
工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高新区入园的信息技术类企业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47%。全省软件园发展迅
速,入园企业已达250家,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多亿元。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137
家,其中信息技术类有580家,占51%,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利税35亿元。全省认定软
件企业343家,软件产品822个。
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农业等领域广泛渗透和应用。
“九五”以来,我省有50家被列入国家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示范单位,14家被列入国家
863/CIMS试点的企业全部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电子商务、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直接提升了
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机械、家电、建筑、纺织、服装等行业,CAD/CAM技术的应用普及
率、应用水平及产品设计覆盖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逐步推向系统集成,使这些传统产业的产品
设计周期平均缩短2/3,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花卉、水果、水产等一批电子商务网站
的建设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针对我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发展,省科技厅联合东莞市
政府、广东工业大学在东莞市组织实施“制造业关键技术协作网”项目,开展以信息技术提高制造
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示范工作,目前已组织了300多家企业4000多人的信息技术培训,入网会员企
业已达3000多家。还与广州电器科研所、顺德市共同建立了广东家用电器研究开发协作网。
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示范。抓创新和示范是科技工作
的两个拳头。除企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示范外,在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中,紧跟世界经
济科技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技
术,在专业镇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络,推进专业镇各行各
业的科技和管理上新水平。如:中山小榄镇和古镇镇在市科委的指导下均组建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
中心,作为两镇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平台,重点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开发、信息咨询等服务,
运行仅3个月,小榄CAD和快速成型工程中心已为45家中小企业完成240多件产品的快速成型制造服
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中小企业的欢迎,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
目前制约广东IT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IT产业的核心技术
与产品不足。系统软件(如Windows、Unix等)、关键电子元器件(如集成电路芯片等)主要依赖进
口。二是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保护不力。如目前IT产业的发明专利,85%是外国公司在我国登记注
册的。三是IT产业的大集团不多。从规模上、数量上与国外相比差距都较大。四是从事核心技术研
究开发的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如目前广东软件产业人才市场供给仅为需求的1/4。
五是风险投资投入不足,投向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比例偏低。如广东科技风险投资集团公司只有大
约19%投向IT产业,广州市、深圳市风险投资公司投向IT产业的项目也仅为50%左右,而韩国的风
险投资70%投在软件业。
投入25亿元突破十大专项技术
“十五”期间,省科技厅将启动IT十大专项技术研发,培育一
批信息技术名牌企业和产品,建立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强化IT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紧紧抓住
国际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与转移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尤其是核心专利技术在广
东落户,通过合作,带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找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产业的切入
点和热点,通过示范,启动和开拓消费和投资中对信息技术新产品、新领域的需求,为信息技术产
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成为IT产业基地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基地。
抓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IT大企业。“十五”期间,省科
技厅准备在IT领域重点选择十个专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省级财政投入2·5亿元,带动
全社会投入25亿元对其进行研发。这十大科技专项包括:软件、IC设计、网络技术、智能交通、[!--empirenews.page--]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先进制造、数字医疗、电子新材料、农业信息化。每个专项都定出重点和示
范。广东发展IT领域十个专项的目标是推动广州、深圳、珠海、南海软件园上规模,形成软件的
“金三角”和硅谷效应。争取能够培育10—20家大型软件企业,成为软件行业的“航空母舰”。
2001年省科技厅投入5000万元,启动了一批信息技术领域重大
科技项目,如:网络技术与产品、软件技术与产品、集成电路设计、新型电子元器件、纳米技术与
材料、智能交通系统、数字医学等。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
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
积极配合科技部,启动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
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十五”期间选择100个专业
镇,今年启动30个,重点以信息技术改造专业镇传统产业和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还要在东莞继
续抓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二个“渗透”。
一是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紧跟世界数字化、网络
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趋势,引导企业大力推广应用CAD、CAM、CAT、MIS系统和CIMS、MRP—
Ⅱ、FMS系统,建立互联网站,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进产品计算、设计和工艺流程,
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加快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渗透;在广播电视领域,逐步发展
数字电视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发展以光通讯、移动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数字通讯终端技
术,使基础通讯网向大容量、高性能、综合性、一体化方向发展;在金融、保险、证券、交通、教
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采用高速宽带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华南区域电子商务中心
建设,发展智能交通、远程教育和电子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大幅提高加入WTO后广东高技术服务业
的水平和能力。
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名牌企业和产品。
充分发挥广东IT产业技术和市场优势,重点抓好三类产品。
重要元器件和电子配套产品:电子新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光电
子器件、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电脑主板、驱动器、磁头、微型马达、集成电路等。
电子信息产品: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多媒体终端及工作站。网络
产品、数字通信设备、数字化视听产品、信息家电产品、新型电池、电子医疗产品、光通信产品、
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软件技术与产品:以应用领域为主,采取渗透拉动、精品名牌、
出口加工等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软
件、生产与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集成与智能软件、数据库、嵌入式软件等,在邮电通信、金
融财税、金卡工程、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家电等领域开发一批名牌产品。
加强一批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
和软件园。各高新技术产业园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IT产品,广州、深
圳、珠海、南海软件园要借鉴国内外软件园区的建设经验,加快建设和发展,依附有关园区建立软
件研究开发中心、质量评测中心等九大中心,努力把软件园建成全省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
地,软件产品的评测中心,软件企业、软件资本、软件人才、软件技术的交流中心。
加快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工程化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建设。
研究开发基地要选择一批国家或省确立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重点学科等,支持一批重点项
目,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工程化基地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国家、省级工程中心以及技术开
发机构,引导产、学、研联合;产业孵化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留学人员创
业园、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和活力,加快IT技术和成果的孵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支持一批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以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
研究开发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依托,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积聚、培养、输送一批
人才。(摘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