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市场三桩“疑案”悬而待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入世之前,为了应对外资的入侵,国内电信市场一直处于躁动不
安之中,从体制到资费,从管理到服务,一切都在变革之中。新一轮的电信拆分尘埃落定,《外资
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电信企业已经拉出迎接外资挑战的态
势。未来的电信市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格局,这是业界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三桩“悬
案”耐人寻味。
小灵通提价意在何为?
“小灵通”虽然多灾多难,但还算是幸运的,幸运就幸运在它已
经拥有一个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从特定角度看,正是“小灵通”的出现,才引发了中国移动市场的
价格战。由于“小灵通”的增长势头迅猛,对中国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双方不断发生摩擦与碰
撞,结果导致不愉快的事情一再发生。
极具讽喻意味的是,消费者根本不去关心“小灵通”的技术是否
先进,他们只关心“有线的价格,无线的享受”是不是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上面是“限制”
发展,下面则是“无线”蔓延。
移动价格大战乃是我国电信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必然现象。我国
的电信体制和管理模式尚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明显落后于信息产业的市场发展速度,“小灵
通”并不是当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却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原因何在?最关键的一点是,“小
灵通”以低成本、低资费的优势,在电信市场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小灵通”
的挑战,直接戳穿了国内移动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而用户选择“小灵通”,也是对移动乃至整个
电信资费偏高所表示的强烈不满。
一直以来,电信价格都是由电信单方面制定,消费者只有接受的
“权利”,而无质疑更无商榷的余地。由于电信不像其它商品,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一根电话线
引入室内,经营商收多收少都得听凭发落。尽管消费者对电信业的价格垄断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投诉不止,依然徒唤奈何。
小灵通提价是不是为了缩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小灵通”之
间的价格差距?是不是上面要保护移动与联通这两个“嫡系”,让“小灵通”在“有限制发展”的
范围内自生自灭?这么做,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呢?
拆分为何只肥了网通?
新一轮拆分电信的方案出台以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为了
网通而拆分。事实上,也确实是让人有点看不动,如此兴师动众、举国关注的一次大重组,结果
是,其它几大集团都没变动,只是把中国电信这个庞然大物切成两半,而将另一半划入网通囊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认为,分拆电信更像是一场“宫廷
政变”。笔者不解“政变”的内幕,所以也就看不懂这种格局究竟对谁有利。
首先,老业务增收不易。
中国电信的2001年业务表现不佳,是自1984年以来最差的一
年,第一次低于GDP的增长,并且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据估算全年将减少161亿的收入。中国
电信的各项重大指标全线下飘。
现在,北方10省的电信虽然划归网通,但资产只占原中国电信
集团的30%,论其业务收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4个大户均在南方,北方电信所占的比例很
少。要想在增量的基础上再增收,对于网通来说,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事实上,去年中国电
信的用户量并未下降,而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量不增收,从某种程度上看,比不增量更可怕。
这意味着,在没有找到一个“起死回生”之术以前,中国电信的业务还会继续“亏”下去。那么,
新网通能在短期内为这块业务发掘出新的增长点吗?
其次,新业务步履维艰。
在ISP市场上,中国电信的因特网用户2326万,宽带用户100
万,即使将北方10省市的客户划给网通,依然稳居龙头老大的宝座;中国联通数据网用户上半年就
达到117.4万户,是上年底的2.8倍,增长势头强盛;而中国网通的宽带接入只拥有10万用户,显
然不成比例。
事实上,网通之所以被业界看好,就是它的宽带骨干网。都说
2001年是宽带年,但开发商跑马圈地也只“圈”到一些泡沫而已。别说一些中小城市了,就是在
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宽带商也是拿热脸蹭了消费者的冷屁股。截止到9月10日,北京市区内
申请ADSL业务的总用户数只有2500户,与北京电信前期巨大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上海宽带开通率
为0.15%,用户加在一起不过1万。宽带消费不是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它的未来取决于消费者的规
模需求而非生产者的规模需求。
宽带未来市场庞大,但现有的“蛋糕”很小,接入开发过于超
前,而内容供应相对滞后,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宽带市场的发展。别说赚大钱,光是为宽带付出的
投资还不知驴年马月才能收回。在宽带开发上跑在前面的国家,已经陷于尴尬的困境。信息产业头
号强国美国的家庭宽带普及率只有10%,就连宽带鼓吹大师未来学家托夫勒都还在拨号上网;欧洲
宽带普及率最高的法国是6%;亚洲的日本10年停滞不前,只有韩国一花独放,普及率高达
57.3%,居世界第一。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宽带发展更是捉襟见肘,普及率尚不到1%。按
“国际惯例”或国内速度,新网通何时才能从宽带市场收回成本?天知道。收不回成本,又谈何发
展?小马拉大车,区区3000员工的网通好比一匹“小马”,能拉动北方电信数十万员工这辆大车
吗?
有线网何时接纳电信?
当宽带入户“最后一公里”短兵相接之际,电信与广电的双向进
入便成了众望所归的焦点。一开始,电信不准广电介入自己的市场,一心要独霸宽带入户,以为只
要垄断了“最后一公里”,就可以坐享其成,大把大把收银子了。殊不知,用户的网络消费心理已
经成熟,并没有被那个吹得神乎其神的宽带弄得晕头转向,对于宽带的接纳十分谨慎。电信费了九
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圈到理想的用户数。
在宽带市场上,目前已经形成的两个大户是电信与广电。前
者拥有全国最大的基础网络,在ISP方面具有控制权;后者握有国家授予的视频经营特权,在ICP
方面具有控制权,双方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但是,当有线网完成了双向改造之后,并且莸得[!--empirenews.page--]
了宽带经营权,在宽带市场上的竞争,电信则明显输于广电一筹,因为电信光有接入权,却没有内
容供应的能力。所以,电信在对称准入上先让出一步,允许广电进入,无疑是看了广电在ICP上的
优势,而广电则寸步不让。
事实上,广电越来越清楚,随着宽带的进入家庭,有线电视只有
跟互联网接轨,抢占电信市场,才能获得更为充足的成长后劲。广电当初要求进入电信市场,受到
种种阻挠,后来,信息产业部同意开放,允许广电进入。然而,遗憾的是,广电却依然不许电信插
手视频业务,至今也没有向电信开放。其理由似乎也很充分,由于广电是“特殊行业”,所以不让
电信进入,而且电信已向外资开放。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一句话,你电信可以向外资开放,我广电
却不能向电信开放!
其实,在国内,网通的资产当中就有广电的一部分,双方的业务
也在局部有所交叉。在各大电信运营商中间,网通拥有最先进的光纤骨干网,但也困守在最落后的
模式之中:没有入户通道。为突破这一瓶颈,网通一直在寻求最佳入口,先是与杭州有线网结盟,
组建杭州网通有限信息港有限公司,继而又在重庆以现金入股持重庆宽带30%股份,从而,为自己
在重庆大规模接入服务打开了通道。
2001年11月底,上海电信与上海有线的双向进入终于有所突
破,通过与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及央视的捆绑,上海电信将入股电视广播旗下的上海翡翠明
珠,上海电信拥有20%股权,电视广播持股超过50%,余下的30%由其它股东持有,由上海电信
提供宽带网服务,电视广播公司是内容提供商。中国已经加入WTO,任何企图垄断的想法最终都将
成为泡影,任何侥幸不被外国传媒巨头分切蛋糕的愿望都只是幻想。作为国内信息产业的两大巨
头,电信与广电最好的应对战略应该是,尽快实现双向进入,优势互补,共生共荣。同是电信企
业,为何网通可以进入广电市场,而中国电信还被排斥在门外呢?既然上海电信可以进入上海有线
网,其它省的电信为何不能进入呢?
与其允许广电与电信在局部地区突破禁区,为何不能制定一个统
一的规则,让广电与电信之间、电信企业省与省之间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呢?
摘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