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调整后本地话费涨了多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信随着电信业发展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近几年来电信
资费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在2001年,国家对电信资费进行了较大规模、有升有降的结构性
调整,对电信业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
一、我国电信资费调整后的状况及其深远影响
电信业经过资费调整,资费总体水平大幅度下降,结构性
矛盾基本解决。
长期以来形成的长途电话等业务资费偏高、市话资费偏低
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变,资费整体水平大幅度降低,各项业务之间的比价关系逐步趋于合理,电信资
费的结构性矛盾基本得以解决。
2001年7月1日,我国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
网费。目前,我国固定电话的一次性安装费只有二三百元,低于世界固定电话安装的平均水平(据
国际电联1999年统计,住宅电话为109美元,单位电话为155美元)。
经过资费调整,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对各方面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
首先是扩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和用户的规模。目前我国的固
定电话用户数达到1.79亿户,居世界第二位,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4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电
话普及率达25.9部%,使普通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通信服务。
其次是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有效竞争的形成。作为电
信网络基本要素的传输带宽的大幅降价,改善了新兴电信企业和经营电信增值业务企业的外部条
件,使得它们也有较大的余地降低电信服务的价格,从而,促进了电信业的发展。
第三是通过资费调整,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基础网络资源,
减少了重复建设,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二、资费调整后用户反映的热点问题
从资费调整的执行以及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同用户群体
也反映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具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其一,本地电话费到底涨了多少,涨这么多合适吗?
1.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本地话费为什么要
涨。从世界各国电信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过程中,“资费再平衡”成为必
须跨越的一道门槛。资费再平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长途与市话间的交叉补贴,使资费更接近
于提供业务的成本,从而有效地促进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所以,这次资费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出
台,也是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电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准备。从国内现状看,上调本地电话资
费,有利于城乡同价、同网同价目标的实现。如果不上调通话费用甚至降低本地电话资费水平,消
费者当然欢迎,但是电信企业必然亏损,无法承受;如果涨价幅度过高,广大电信用户肯定不会接
受。
2.要平衡企业和用户两者之间的利益。我国在制定电信资
费时,既考虑收入能够补偿经营电信业务所支付的费用,并取得一定的利润用于电信建设,也要考
虑制定的资费标准能够被用户接受,以便于企业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来协调好企业和用户
两者间的关系,从中找到平衡点,是国家进行资费调整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我们使用的是
“3+1”的计费方式,是在反复平衡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制定的,是最可行和最适合国情的方法。目
前我国多数地区5分钟以内的通话费与调整前基本持平。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全国通话时长在5
分钟以内的约占95%。因为采取这种方法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取消交叉补贴后的市话亏损,实现
了与农话资费大幅度下降的“置换”,并且兼顾了低收入用户的利益。
3.用户的实际支出到底增加了多少。资费调整后,据对全
国用户实际支出费用的测算表明,全国本地电话总资费水平仅上涨1%左右,再从国家统计局2001
年上半年的统计报表中显示,全国居民通信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0.1%。
综上所述,去年本地电话资费的调整是适度的,没有超出
广大用户的承受能力。实践证明,以城市用户增加适度的费用,换取全局矛盾的缓解和整体水平的
下降,有利于国家和用户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其二,农民到底得到了多少实惠?
去年资费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电
话实行城乡同价。过去农村电话的资费标准较高,农村用户“热装冷用”现象非常明显,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农村用户的通信消费。在资费调整后,全国的本地网营业区数量从4.5万个减少到2109
个,一县之内实现了通话费城乡同价,以前乡村和县城之间的通话费按本地网营业区间标准收取
(约为0.40元/分钟),而现在营业区扩大后,按本地网营业区内标准收取(约为0.11元/分钟)。
据测算,全国农村用户年均话费支出将减少52.39元。在对
东、中、西部9个省市抽样调查中显示,资费调整后,农村住宅用户电话月均支出下降5元左右,农
村办公用户月支出下降20元左右。截止到2001年11月底,全国农村电话用户新增1525万户,总数
达到了6707万户,全国用户的总数比也由上年同期的35.6%提高到37.9%,使农村电话业务呈现出
良性发展的好势头。
其三,对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的月租费实行差别定价合理
吗?
目前,我国电信资费标准实行的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
则,这一原则主要是要考虑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电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受能力等
因素。如果仅仅从成本角度考虑,认为住宅电话与办公电话的成本并无差别,应统一价格,不免有
点以偏盖全。我们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对于价格的影响。
在经济学理论中,对同地区、同质商品之间的价格差称为
价格离散(dispersion)现象,而且对同质同量商品进行差别定价也是被经济学界普遍承认的定价
方式。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对于具有垄断性质的、公益性的商品价格的定价,可以采取所
谓的“价格歧视”的原则,根据购买者的收入不同、支付的能力不同,对于同质同量的商品可以区
分定价。因此,从经济学观点看,电话能为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创造价值,而不同于[!--empirenews.page--]
住宅用户纯粹消费的目的,所以两者存在的差别定价也是合理的。所以,我国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
对垄断性质的行业的商品,一般都采取差别定价的方法。例如:水分为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
电分为工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等等。
如果均一住宅和办公电话的月租费,在总成本不变和不提
高通话费标准的条件下,必然要提高住宅月租费整体水平(我国住宅电话与办公电话的比例约为
4.46:1)。我们可简单计算,如上海市均一住宅和办公电话月租费后,住宅月租费竟从目前的25
元上涨到27元,广大住宅用户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认为月租费的同价不应以牺牲广大住宅用户
的利益为代价。
综上所述,对于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进行差别定价不仅是
合理的,也是维护企业和用户之间利益平衡的最佳方法。其四,将营业区继续扩大到本地网的范围
作法可行吗?是否合适?
政府制定电信资费时,要平衡考虑企业和用户双方之间的
利益。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将营业区扩大到本地网的范围,实现本地网同网同价,电信企
业肯定要通过提高月租费或者通话费,来弥补区间话费降低后的损失。如果月租费不变,那么本地
网通话费的标准肯定要提高,并将介于目前的营业区内通话费标准(全国平均约合0.11元/分钟)和
营业区间通话费标准(全国平均为0.40元/分钟)。据测算,2001年6月份,营业区内和营业区间通
话量之比为9.7:1。我们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实现本地网同网同价后,通话费为0.14元/分钟。这就
表明本地网同网同价后,市话费将上升27.3%,这种作法全国1.1亿的城市电话用户能接受吗?
从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性看,一般人的工作和生活圈子是一
个有限的地理范围,日常活动和通信联系也都基本在这个范围内,再扩大营业区的范围对用户来说
无太大意义。当然,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个别省市结合当地的特点,考虑到城市规模不
断扩张的情况,适当地扩大营业区的范围,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但是,对于新疆、青海、甘
肃、内蒙古、西藏等人口分布密度小的省份推行扩大营业区的作法就非常不适宜了,也不切实际。
而且,从国际通行惯例看,国外几乎没有将营业区扩大到
本地网的作法。像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营业区仅仅覆盖几个街区,范围要比我国的营业区范围小
得多,而且这样划分也为采取“市话包月制”等多种灵活的计费方式提供了条件。
不管是从中国的国情现状出发,还是从国际惯例来看,将
营业区扩大到本地网的条件还不具备,仍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营业
区划分是符合国情的,也是合适的。
摘自通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