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通进城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铁通终于进城了,在完成与北京华夏公司的合资以后。
帮助铁通实现“进城”夙愿的北京华夏,全称是“北京华夏建设
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在电信业界鲜为人知的企业,其前身直属建设部,1997年
刚成立时立志于做建材市场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注册资金9800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注册资金不到1亿元的小公司,却被注册资本103
亿元的“大”铁通盯上了。
铁通虽然拥有全国第二大电信网,但大多沿铁路线而建。如果要
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想要让最主要的城市居民装上铁通电话,必须进城,在城市的广大地区铺设
自己的城域网,并接入最后一公里。
铁通没有,它必须自己建设,但独自建设城域网并非易事,在高
速运转的城市干道上挖沟铺线成本极高不说,在全国主要城市都铺上城域网,工程量之大,不是几
年能够完成的。
铁通没有的华夏都有。这个小公司手里握有的资源让所有人吃
惊,它在全国拥有8000多公里的主干网和150个城市的城域网,这个数字,除了中国电信,其他的
运营商都自叹弗如。
是以铁通强烈要求与华夏联姻,甚至还找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
委做媒。
一个有牌照,一个有资源,双方都有诚意,谈判一直在秘密地进
行,终于在2001年12月24日,铁通华夏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股东单位除了铁通和华夏外,还
有一家属于国家经贸委的企业———中财国企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9980万,铁通、华夏、中财国企分列第一、第
二、第三大股东。铁通总裁彭朋任董事长,铁通的两位副总裁袁宝太和陆志忠也加入了董事会。
铁通华夏的幸福生活
“华夏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在一次偶然的调查中,信息产业部
和国家计委像发现了新大陆,互相询问。
位于北京汉威大厦23层的北京华夏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
公司,它1997年起家于做数据库,而改变始于它的一次重组。
据华夏有关人士回忆,早在80年代初,国家就决定在全国建设
一张国防网,由总参和国家支援地方办公室具体负责。到了80年代中,一个叫何强的人带领一支队
伍接手了总参的工程,施工建设军队的城域网。
何强做了一个在当时令人费解的决定,他没有要一分钱的施工
费,而是要求在48芯的国防网施工时,多放进两条光纤,产权归自己。军方同意了他的条件。
这个决定在今天看来,极具战略眼光。何强以此为基础,成立了
广州数码干线信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后来与建设部的泛华工程总公司、北京同方投资公
司一起成为华夏公司的股东,何强任华夏的董事长,来自另一方的邹曙东担任总经理。
那张光纤网一放就是10多年。在此期间,华夏在铁通之前试图
申请第六张基础电信牌照,以期“变废为宝”,但遭到了主管部门的拒绝。相反,信息产业部和计
委琢磨着将华夏嫁出去。
首先介绍的是吉通,但不久便不欢而散,“他们(吉通)太神
气,以为有电信牌照就了不起,根本不和我们平等谈判。”华夏高层说。
2000年底,铁通成立了,这个曾被公众寄予厚望,作为最有实
力打破中国电信固话垄断的选手,在2001年的表现却让人失望。
去年年中,铁通曾扬言在北京放号50万,并顺势开通了几个铁
路小区,之后,便再也没有了声息;铁通上海公司发展4个月,仅进账8000多用户,尚不及计划数
的十分之一。
没有遍及全国的网,想开展固话业务,寸步难行。铁通一方面加
紧建设京沪穗高速、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五个骨干环路工程,一方面找到华夏,伸出橄榄
枝。
“铁通华夏的业务包罗万象,因为铁通是大股东,所以原则上铁
通的电信业务我们都能经营,但现在我们的主攻方向是通信工程,我们将在今年投500个亿继续建
设城域网和小区网,并将在年内在全国建成1万个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这是其它运营商所
没有的。”华夏总经理邹曙东说。
铁通办公室主任翟军也同意邹曙东的看法,他认为,利用华夏的
网络资源,铁通能够迅速的在一些重点城市开展业务。
目前,上海、南京、福建已经开始动作,铁通华夏的想法是,既
然固定电话利润不高,有了城域网,可以直接将宽带接进新的小区,打电话、上网、看电视都通过
它,三网合一。
决战2002
有了铁通华夏,铁通心里有了底,与此同时,铁通各地分公司也
在积极寻求与当地广电部门和电力部门的合作,并建立了若干家合资公司,去年一年的埋头建网,
也使他们现在运营的通信线路达12万公里,其中干线光缆7万公里,为将来大规模的放号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另一个好消息来自政府,为打破垄断,国务院下文拆分了中国电
信,并将北方电信和网通、吉通进行重组,一方面客观上使铁通成为唯一一家拥有全国完整大网的
电信公司,另一方面南北电信的3—6个月的调整期也为铁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加上铁通在不
久前获得的国际业务和IP业务牌照,这样他们能够开展除移动以外的所有业务。
1月30日,铁通与中国移动最终签署了互联互通的协议,为全面
开展业务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似乎铁通可以在2002年大干一场,并将夺得他们预期的国内市
场份额的3-5%。不过现实情况更复杂一些,铁通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
吴邦国副总理很关心铁通的发展,他给了铁通四点指示:尽快政
企分开;减员增效;尽快上市;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际上,指示也恰恰点出了铁通现在面临的三大困难:体制、冗
员、资金。
几大运营商中,只有铁通是属于铁道部管辖,其余都属于大企业
工委。铁道部和铁通的政企不分使铁通不能真正的面向市场。许多和铁通打过交道的人都深有体
会,“铁通的人做事,摸不准,有时候快,有时候极慢。”华夏的人说。
该人士解释道,因为铁通长期以来有半军事化管理的传统,因此
有些事情做起来很快,但官僚气氛同样浓厚,有时一件事要层层审批,缺一个章都不行。[!--empirenews.page--]
铁通在成立之初曾经请了一批海龟派在公司担任要职,但不久都
因为不适应公司文化而纷纷被解职或离职。
信产部对铁通目前的管理体制也颇有担心,督促尽快转轨。但据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铁道部还没有放手的意思,铁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留在铁道部。
这样的体制直接导致冗员过多,铁通刚成立时是6万多人,现在
已经增至7万人,人员不减反增。而且铁道部有规定,“不能让一个职工下岗”,此条被列为铁通
基本的原则和政策。造成一边是海龟的高材生没等发挥作用就离职,一边却是无论素质如何都要养
着的职工的奇怪现象。
铁通的资金缺口也很大。据一位长期给铁通做融资规划的外资电
信公司官员说,铁通在去年投资几十个亿,今年可能要达到400个亿,资金缺口非常大。
铁道部每年付给铁通的“工钱”是30个亿,国家开发银行曾经
计划给铁通90亿人民币的贷款,但实际是只能到账50多亿。目前业务上,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
又缺乏其它融资手段。
因此,铁通一直在探索更好的融资途径。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将铁
通的部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然后组建一家真正符合市场规范的合资公司,用这家公司来融资,甚
至将来可以以其为基础上市融资,开辟出一条新路。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