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部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报告摘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大改革
开放、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
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开放发展的道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
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就,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向纵
深发展,产业发展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为信息化建设、国防建设和整个现代化建设提
供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能力显著增强。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
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3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从
1989年到2001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29%、27%、
24%和30%。主要电子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2001年,程控交换机产量达到9320万线、微型计
算机752万部、彩电3952万台、集成电路64亿块,分别是1989年的266倍、132倍、4倍和67倍。移
动通信手机,包括合资、国产在内,总产量已达到8351万部,而1995年仅为80万部,短短6年间产
量增长近一百倍。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上缴国家税金、实现利润等指标均位居各工业部门前
列。从1995年开始,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7年实现顺差,为国家外汇储备的扩大作出
了积极贡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大国。据测算,1989年我
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位居世界第三,近两
年规模已接近第二位的日本。
现代电子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
段,加快了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各类家用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性能迅速提高,价格有所降低,
极大地繁荣了国内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网
络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壮大
和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解决我国就业压力、改善人力资源结
构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仅长虹集团一家企业带动上下游的就业机会就有大约二十万个,有规
模的三资企业一般就业人数在数千人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不仅本身增长速度快,而且还具有
高渗透性、高倍增性和高带动性,对推动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竞争能
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引擎”。另外,军事电子工业承担着武器装备信息化带动
机械化的任务,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大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
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高。13年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按照“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
调整中加快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
的原则,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业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1989年,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三大类产品的产值比
例为16∶53∶31,其中电视机产值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可谓“命系彩
电”。十多年来,通过实施基建技改专项、重大工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
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到2002年上半年,上述三大类产品的产值比例已经发生了明
显的变化,为50∶30∶20,改变了长期以来依靠消费类电子产品支撑产业发展的局面。投资类电
子产品的壮大反映出电子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服务能力的增强。一大批“国债”、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电子发展基金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集成电路及新型元器件、计算机与网络
产品、视听电子产品、电子专用设备等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
代呈现加速趋势,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手机、通
信设备、网络产品成为新的发展热点,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结合的数字化3C产品不断涌现,
软件、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人才、智力和知识越来越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
素。
聚集效应开始显现,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目
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厦沿海、环渤海湾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些
基地企业集中,产业链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其中部分地区正在成为全球IT产品加工
制造基地。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武汉的光通信产
业,长沙、西安、成都等城市的软件产业。通过实施大公司战略,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百
强企业的骨干作用和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公司迅
速发展,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行业有6家企业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其中普天和海尔
集团的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61%和
51%。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中央要求加强分类的指导,三年脱困任务基
本完成,国有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融资获
得了勃勃生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快速发展,所占比例不断增
加,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信息技术科研开发取得丰硕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显
著增强。
13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性进展,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专业门类齐全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推动信息
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empirenews.page--]
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攻关,经过“六五”散件装配阶段和
“七五”国产化阶段,“八五”开始步入自主开发阶段,“九五”以来进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重
大成果不断涌现。集成电路直追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0.25微米芯片设计开发和0.18微米芯片
规模生产能力,以“方舟”、“龙芯”为代表的高性能CPU芯片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产业
发展的部分重大核心技术。许多软件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
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企业应用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领
域,并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计算机开发生产水平已进入国际前列,“银河”、“神州”、
“曙光”等巨型计算机计算能力不断刷新,家用电脑质量可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通信网络技术研
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网上技术装备水平跃居世界前列,移动通信交换机等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音
视频与多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日益缩小,新型光学、电子元器件领域取得
重大技术突破,信息安全技术达到相当水平。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为目标的软件与集成电路研发专
项“泰山计划”正在加紧实施。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培
训、管理和指导,把知识产权贯穿于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全过程。尤其是近五年来,
信息技术的专利申请增长迅速,占国内全部专利申请的40.4%。组织了数字家电平台、数字电
视、电子商务、第三代移动通信和软件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准研究制订工作,取得重
大进展。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为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
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
推进部属应用型科研院所面向市场进行企业化转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创建了二十
多个国家工程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大幅度提高了电子信息企
业的科研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形成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政
府推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1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取得专利
3886件,前十家研发经费占其销售额的比重达到8%,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可喜进步。
(四)对外合作成效显著,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
成为国家外贸出口的最大行业。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
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动面向“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
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外向发展道路。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一步加快了对外经济合
作的步伐,在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外合作步伐加快,利用外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截至
2001年底,全行业吸引外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000多家,二者占全国比重
均在15%以上。投资方从20世纪90年代初仅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如今的61个国家和地
区。2001年外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分别占全行业的57%、
57%、45%和79%。近两年来,利用外资出现了新的特点:外资投向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跨国公司更加看重中国人才资源市场,几乎世界所有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华设立了
办事处、生产和研发机构;外商投资呈现整合趋势,独资企业大量出现;外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
度,中国正在成为外国公司重要的零部件采购中心。利用外资,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困
难,扩大了就业范围,提高了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速了融入国际经
济大循环的步伐。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1989~2001年电子信息
产品出口平均增速高达30%,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增速16个百分点。1997年以来,在基数较大
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年均25%的高速增长态势,2001年出口额达到65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
24.4%,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为58%。2002年上半年达到3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出
口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据统计,2001年高新技术出口增长的90%来自电子信息产品。而从电子
信息产品本身来看,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加大。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在保持传统出口
市场的同时,我国产品已大量出口到非洲、中东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产通信系统打入四十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近几年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建厂、合资合作、
设立研发机构、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取得了很大进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一步扩
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机遇,既有利于国内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拓展
国际市场,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使我国更紧密地与国际经济联成一体,实现更快的发
展。
摘自《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