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面临的有利因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外部环境分析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面临的有利因素
1.党的十六大召开将继续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
环境支持。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明
确的任务和措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及“优先发展
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产业发展环境看好。
2.电子政务的建设将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02
年8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向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
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
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电子政务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
要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为此,电子政务将提供一个巨大的软硬件产品市场。
3.国务院18号文件的大力实施将会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和集
成电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中,软件及软件服务业的比例还很低,国家为
了更好地落实18号文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下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
发展目标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它必将推动我国软件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同时,随着有关集成电
路方面实施细则的出台和对集成电路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也必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4.各地各部门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商机。“十五”计划的实施,北京奥运工程的建设,以及各地
提出建数字省、信息港、光谷、硅谷、软件园、微电子园区等等,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以支
持,无疑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活力。
5.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使我国加速成为
IT制造基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调整与分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
一轮的合资也会拉动生产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
6.电信运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通信制造业将迎来新的
发展机遇。2003年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会有所增长,为通信产品制造业提供较大的市
场需求。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利因素
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
问题。
1.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
影响不容忽视。面临国际经济错综复杂的环境,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稳定增长将是十分繁
重的任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障
碍。
2.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
构调整正在加速,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益增
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
力,是全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闲置;另一方面有效供
给能力不足,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附加值低,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3.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加入WTO后,部分产
品的关税进一步降低,国外电子信息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
关税倒挂问题将对整机行业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提
高,国际竞争力下降,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2003年调控目标
综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我们认
为,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需求将稳中有升,投资类产品在电信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的
拉动和国家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将保持平稳发展;消费类产品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基础类
产品在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发展的促进下将进一步增加;全行业经济效益平稳回升,经济运行总体
态势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信息产业工
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
求,以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模式,利
用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信息化和改造传统产业的物质基础,把我国电子信息产
业做强做大。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技术创
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提高企业与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切实做好政策研
究、市场监管、运行调控、经济调节、统计分析与信息导向;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调控目标
1.主要经济效益调控指标
2.主要产品调控指标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调控措施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
挥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导向作用,着力推动企业重组,把增加供给与引导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利
用外资和利用内资、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结合起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
展。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扶持一批确有研究开发能力
的企业。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和国办[2002]47号文件,督促制定和完善相关实施细
则,加强对软件和集成电路认定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促进集成电路与软件国家技术创新专项立项和[!--empirenews.page--]
政府采购政策的出台,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缓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问题,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整体上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档次,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2.进一步做好市场预测和监管工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
杠杆、政策等手段,不断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增强行业监管力度。推动相关部门落实《价格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规章,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加强对进口的管理与监控,着手建立产业
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进口管理体制,优化进口、以进带出;积极运用技术、环
保标准等符合世贸规则的方法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控,运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手段,防止电
子信息产品进口大幅上升,保障贸易平衡和产业安全;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销监测能力,建立
和完善电子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和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部分重点行业起
步,制定产业安全保障方案和实施计划,最终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安全保障体系。
3.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的大好时机,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市场
空间。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推广和应用工作,
并在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网络平台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信息资
源的开发,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能,加快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4.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
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落实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好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引进
外资,提高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国电子信
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并与国有企业改革、西部大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国内建
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我国在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地位。
5.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按照
国家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科技兴贸”战略和“走出去”
战略,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大产品自主创新开发能力,努力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国
际竞争力,增强出口效益,实现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出口商品带动电子信息产品总体增长的
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开拓俄罗斯、南美、非洲、中东欧市场,以政府扶持培育重点出口项目等方式
带动新兴国际市场的开拓;鼓励各类电子企业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推进联合出
口;引导生产企业加强与国外大型贸易公司合作,通过产品代销、合资等形式建立国际贸易窗口;
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点,带动国内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的出口。
6.积极推进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战略,做好百强企业的管理
工作。通过对百强企业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按照“做精、做大、做强”的原
则,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核心能
力强、市场份额大、能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
前景广阔的优势产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7.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强化全行业综合协调力度。加强行
业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提高行业监测与分析水平,准确把握全行业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关键性问
题,为全行业宏观管理提出对策建议,并积极做好生产协调、信息引导等工作,保证全行业快速、
健康发展。
摘自 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