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贴牌生产陷泥潭 信产部酝酿封牌运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国产手机已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经历了2002年的迸发期之后,2003年的国内手机市场繁荣
之外略微显得有点苦涩。
据信产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已经达
到了55%,在这个足以称得上是辉煌的数字后面,我们却发现更多的国产手机厂商日子并不好过,
手机利润的不断下降,产品同质化的日趋严重,缺少核心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
在这个怪圈中,手机库存问题的浮现更多的只是表面现
象,而贴牌生产这个在国内手机行业中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开始饱受质疑,甚至成为击碎国产手机梦
的一记重拳,有人说,国产手机该醒了!据摩托罗拉高层近期披露的数据指出,国内手机市场库存
量已经接近2000万台,而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更是高出这一数字,相关人士透露,手机库存高
居不下的状况如果不能解决,国内手机产业很可能将重蹈彩电业的旧路。
在支撑民族产业发展的欲望驱使下,国产手机厂商走过了
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而国务院5号文件俨然成了一把保护伞,但我们不禁想问,我们的国内厂
商,在这把伞的荫庇下究竟能走多远?显然,就现在而言,问题已经来了。
相关人士透露,随着我们手机行业的逐渐开放,更多的国
内企业将面临更根本的竞争,技术匮乏和生产成本将成为两大制约因素,今年年底国务院5号文件
就将到期,尽管信产部还没有宣告这一保护政策的终结,但我们隐约已经嗅到了政策的松动。
手机库存过高成导火索
8月19日,神州数码的财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截至2003年
6月底,神州数码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1.49亿港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盈利3670万港元。这也是
神州数码有史以来的首次亏损,神州数码CEO郭为表示,手机业务的过度扩张是公司转亏的一大原
因,而于不久前公布的东方通信业绩也报出巨亏的数字。“神州数码的巨亏虽然在国内手机厂商及
渠道商中并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但它的确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手机库存过高不容忽视。”一
位资深手机渠道商向记者表示。
摩托罗拉高层于6月份发表评论称,中国手机的库存量已经
超过2000万台,而知情人士透露,信产部的统计数字更是超过了这一统计。
国内某调研公司的分析人士表示,2000万的手机库存基本
相当于中国市场目前3-4个月的销量,而在业内比较认可的库存期为1-2个月,该人士认为,手机
库存过高对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彩电、DVD等就是前车之鉴。据信产部日前发布的数
据,2003年下半年国内手机产量将达到1.3亿部,其中出口约为5000万部,国内销售为8000万,加
上之前一再讨论的2000万库存现状,下半年的国内手机销售容量将达到1亿部。
与此格格不入的是,国内手机市场的销售前景并不乐观,
相关机构透露,我国手机市场增长速度已呈现放缓的趋势,其中一次购机比例正在降低,而换机购
买则占到了更大的比例,这也就意味着手机厂商需要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贴牌生产成众矢之的
信产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在接受国
内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少国内手机制造厂商为了追求高利润,抢占市场,确实存在盲目增
加产能、扩大生产规模的倾向”,而业内比较认同的看法,贴牌生产是造成目前手机库存过高的一
大因素。
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过去几年中,将闲置的入网许可证
出售给借牌生产的厂商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而不少手机厂商更是通过虚报产量来获取大量空闲
的入网许可证,靠许可证来兑现其牌照自身的价值。
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信产部当年批复具有定
点手机生产资格的企业时,在充分考虑到扶持国内企业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做到太好的规划,其中
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具备手机生产的技术及设备资源,而国外企业及一批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
却被挡在门外。
该人士强调,也正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才导致了目前“牌照
倒卖”的窘况。其中,相当明显的是,国内某大型国产手机商,其牌照被一再周转了数次,往往形
成的局面是,一张牌照后面跟着数家生产厂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调控起来就变得相
当困难,由此库存过高问题的存在也就不足为怪了。
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国内企业中拥有手机生产牌照的
企业为37家,而通过代工借牌销售产品的企业则在一百家以上,而主要的手机渠道销售商也已经迅
速扩充到50家以上,在纷繁芜杂的手机品牌中,国内手机厂商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信产部酝酿“封牌运动”
种种迹象表明,2000万的库存量现状已经触动了信息产业
部及国家相关机构的“神经”,而即将于今年底到期的国务院5号文件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权
威人士透露,目前还不太可能完全放开对手机生产许可的限制,但相关政策的调整是肯定的。
近期出刊的《华尔街日报》更是作出预测,国内的监督部
门可能会考虑适当的取消一部分手机生产牌照,以促进国内手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竞争。
早在今年的4月初,信息产业部即召集国内各大手机厂商的
首脑在宁波举行了内部会议,就当时的手机产供销形势、手机牌照、手机投诉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
讨。而对外传出的消息称,国家还不大可能短期内放开手机生产的牌照限制。
而于今年7月份召开的“青岛会议”上,信产部已经不得不
对“贴牌生产”做出表态了,2003年7月7日,面对国内31家GSM生产商及19家CDMA厂商,信息产
业部电信管理局相关领导表示,将严厉查处以任何形式向无牌企业出租手机牌照的厂商。
近日,信产部更是向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发出口头警告:今
后信产部将逐步限制手机进口的比例,例如申请进口10万部,日后可能只会批准2万部。
一位国内某手机厂商的高层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厂商
中,相当多的是通过直接贴牌销售产品的,其中大量的成品手机来自日韩等国家,而真正购买芯[!--empirenews.page--]
片,自行设计并生产手机的企业少之又少,信产部限制进口的数量无疑已经对“贴牌手机”开始行
动了。
国产手机厂商如何应对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信产部加重对国内手机产业的调控
管理,国内厂商在经历了当年“贴牌”风暴的繁荣过后,如今不得不面临一次深刻的思考。而相关
人士亦作出预测,从2003年开始,国内手机产业的洗牌迹象已经清晰可见了。
近日,波导高层表示,公司将停止贴牌机的销售,并力求
挺进高端市场,包括TCL、康佳等在内的国内一线手机厂商也纷纷加重了自制手机的比重,对比之
下,研发能力不够、生产规模偏小的二线厂商将面临更大的生存风险。
无疑,经历了2003年的“库存危机”之后,国产手机厂商
将变得更加成熟,但面对不断开放的手机产业,留给它们的路依然很远。
摘自 千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