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3我国信息产业:“国标”在行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3年,中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胜利;2003年,中国经
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预计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2004年,在全
球信息产业进一步复苏的大环境下,中国信息产业将更加引人瞩目。
标准:“国标”在行动
“2003年是中国标准年”。业界如是说。TD-SCDMA产业
化如火如荼;数字电视相关标准呼之欲出。2003年12月1日,国家有关部委公布无线局域网
(WLAN)国家标准,更是掀起一场关于国家安全、关于捍卫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讨论。
“如果政府不能站出来支持自己的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
权,就会被别的国家压制。在经济全球化、全球IT一致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若希望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经济发展起来,中国政府一定要有所作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
宿忠民的观点十分鲜明。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政府理直气壮。
事实上,WLAN国家标准的修改采用了ISO/IEC8802.11标
准,对涉及信息安全的身份鉴别和信息加密内容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的新的安全技术体制,对国际标准中存在的安全技术缺陷进行了弥补和完善。该标准的颁
布,标志着我国在无线局域网以及下一代无线IP网络产业发展方面,在关键技术创新和标准
制定上,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为我国潜力巨大的
无线局域网市场及时扫清了关键技术的障碍。
目前,WLAN国家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已使其快速赢
得了产业界的关注和认可。在颁布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包括飞利浦、汤姆森在内的多个国际
知名公司已明确表态给予支持;D-Link、兆维晓通、北方烽火等众多国际国内厂商也已通过
各种渠道表达了对其的认可和支持。
“标准背后牵动着的是市场利益”,一位通信业界专家
指出。在推进WLAN标准,以及今后更多国家标准的路上,在捍卫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战
争”中,需要做的事还很多。
3G:蓄势待发
2003年,围绕3G的消息接连不断。
6月,3G合作伙伴项目组织(3GPP)批准TD-SCDMA技术论
坛成为3GPP的市场代表伙伴;8月29日,华为与西门子联手投资TD-SCDMA;10月28日,“3G
在中国”全球峰会召开,政府部门在会上对3G测试情况作了第一次公开讨论;11月,我国第
一部TD-SCDMA 3G手机重庆问世,引起业界关注;12月26日,海信集团、西安海天公司等六
名新成员加入TD-SCDMA产业联盟。这个才成立一年多的产业联盟已经得到了上下游资源的支
撑。
尽管进展迅速,但是3G留给我们的问号依然很多。甚至
可以说,3G是中国通信业在过去一年留给我们的最大一个悬念。各运营商采用哪一种3G标
准?3G牌照何时发放?3G风险多大?3G第二次外场测试结果将如何?林林总总,都是业界目
前所期待的话题。
3G触动着我国通信业的各路“神经”:从技术到应用,
从市场到政策,从标准制定者到运营商、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
些关系没处理好,3G牌照自然是千呼万唤出不来。
其中,标准问题是3G成长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对于政府
而言,自然希望TD-SCDMA标准这面“民族大旗”不倒。
但从目前来看,TD-SCDMA标准要真正成熟还要取决于两
个因素:一是技术的成熟度,这要看大的商业网的实验效果,二是要等待商用终端的成熟。
业界对此的判断是,2005年将有个水落石出的结果。
从目前来看,中国移动倾向选择WCDMA,而联通则更倾
向于采用CDMA2000标准升级自己的移动网络。TD-SCDMA标准能否胜出,显然还面临很多考
验。
不管如何,3G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专家预测,一旦各项
条件成熟,3G的启动将在未来十年直接带来至少1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并将拉动半导体、电
子器件、材料、设计、软件、ICP等一大批相关产业。无疑,这些是非常诱人的。
手机:“半壁江山”
“国产手机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个声音在
2003年叫得很响。
攻城掠地靠什么?是渠道,是技术?还仅仅是产品外
观?2004年手机厂商依然需要寻找“杀手锏”。
技术无疑能够提高国产手机的竞争力,但专家认为这些
依然不能代表市场竞争的全部。
相反地,手机作为消费品,推广的手段就不仅仅是技术
本身,消费者不会关心复杂的技术名词和虚无飘渺的技术含量,他们在意的是手机是不是好
用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国产手机能打赢同国外手机厂商的争夺战,很大的原因是渠道和营
销。
由于国内手机厂商中的一部分是从家电厂商转型而来
的,因此在渠道上没有模仿国外厂商自上而下的代理制度,而是拼抢终端和店面。国内企业
对于如何保证经销利润显然更有办法。以波导为例,其建立了辐射至县级城市的销售网络,
号称拥有28家省级销售公司和300多个地市级的办事处,而终端对于推动消费是非常有帮助
的。
而在营销上,国产手机有强大的广告投放和各种概念的
炒作,走了一条和爱立信、三星一样的路。TCL有“宝石手机”,波导是“手机中的战斗
机”,夏新是“会跳舞的手机”,海尔有“笔型手机”,再加上各类明星代言人的号召力,
国产手机的营销战略取得了一种长期的品牌效应。
目前,我国手机行业正在由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竞争
也开始从价格、外观等外在因素过渡到质量、服务、品牌等核心因素上。波导认为:手机业
的竞争是品牌、服务、价格三位一体的竞争。三位一体组合起来的东西才是核心竞争力。所
以国产手机在2004年要有更大的突破,势必得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形成核心竞争
力,专家认为,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未来国产手机进一步发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能
把握消费需求,二是具备研发实力,三是具备一定规模,四是具备很强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能力。
上市公司:浮华正洗尽[!--empirenews.page--]
2003年信息类上市公司不寂寞。
在全球电信业遭遇寒流之际,中国电信逆市飞扬,自11
月14日上市交易后,中国电信(US-CHA;HK-0728)不负众望,18.98美元的发行价经过一个多
月的演义,股价跃至36美元以上的价位。
携程旅行网在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再度掀起狂潮后,在
2003年12月9日悄然登录美国纽约纳斯达克(NASDAQ),首日涨幅近90%,创下了纽约股票市场
3年来的记录。
数字电视概念正火,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数字电视、机
顶盒、内容制作等相关上市公司几度吸引了市场投资人的关注,如东方明珠、广电信息、清
华同方等。
2003年,QFII如愿以偿,终于得以登陆中国证券市场。
7月,瑞银华宝正式下定“QFII”A股第一单,买入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四支股票。中兴通讯
作为行业内上市公司的代表企业,由于公司良好的业绩和较高的成长性,收到QFII青睐。此
举还表明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通信制造业乐观的预期。
信息类上市公司中不乏创新,9月末,TCL集团的一纸公
告,澄清了集团公司上市计划的种种猜疑。集团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
TCL集团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发行TCL集团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
将其所持有的TCL通讯全部流通股股份按照折股比例换取TCL集团换股发行的股份,TCL通讯
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TCL集团。这是证券市场首例针对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案例。
2003年,也是家电类上市公司的多变之年。小天鹅
(000418)投身斯威特,成为信息、时尚类家电企业;冰箱生产企业上菱电器(600835)通过资
产重组,更名“上海电气”,正式脱离家电制造;彩管生产企业福地科技(000828)变身为高
速公路;小鸭电器(000951)攀上新贵,装入重汽资产。另外格林科尔将重新塑造美菱电器
(000521),使之和科龙电器联手打造新的冰箱世界。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后,家电类上市公
司开始显现出价值投资特性,重新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注意。
软件:强强联合
2003年,中国软件市场上一道惹眼的风景是中外软件巨
头忙“联姻”。
9月份,东软在北京宣布与日本NEC签署面向行业软件领
域进行广泛合作的协议。双方将在产品验证和评测、产品OEM、软件开发以及国际市场拓展
方面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次东软向近邻的伙伴伸出行业应用领域合作的“橄榄
枝”,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东软的国际化大计已定,按照东软设想,国际业务在东软业
务中的比例要逐节攀升。而与NEC在行业应用方面的外包合作必将大大拓展东软取道国际市
场的能力。
同样,NEC在与东软合作的过程中,也将有机会分羹潜
力巨大的中国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外软件巨头手中,中国的行业应用领域前景诱人。但应用
本土化的要求又使他们困于落地无门。而东软恰提供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两者的合作
皆大欢喜。
11月20日,在微软全球总裁鲍尔默关注的目光下,中软
总公司总裁唐敏和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全球合
作备忘录。
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软件开
发、市场营销、企业协议、培训认证、软件外包服务及高层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中
软牵手微软,也是微软在履行此前与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行动之
一。
微软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将在未来得到更多印证。而此次
中软成为微软在中国的惟一建立全方位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中软要成为“中国软件第一品
牌,世界一流知名企业”这样的信念和微软的信念相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彼此市场的拓展
上,双方能各取所需。而12月30日中软总公司整体改制上市,将更多想象的空间留给市场。
上市后的中软更谋求在国际化上的节节突围,而微软在实现中软的国际化梦想无疑能助其一
臂之力。
作为国内两大巨头的软件企业,又都是软件上市公司,
东软和中软不约而同选择国外有实力的软件巨头进行联姻,这绝对不是偶然与巧合。而是软
件产业和软件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的必然发展要求。中国软件企业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国
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闯出一片天地,最聪明的办法是找一位有实力的伙伴做朋友,这位
朋友也是一位老师,可以告诉他们如何在异域的市场取胜。
互联网:潮落又潮起
2003年,对于互联网而言无疑是值得欢呼的一年。在这
一年里,他们孜孜以求的盈利梦想终于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新浪、搜狐、网易这三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门户网站
为例。第三季度财报表明,该三大网站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幅度不断加大,其
股价平均上涨了数十倍。此外,搜索服务、位置服务等专业性网站盈利也纷纷宣布盈利;
ISP、IDC经营企业由于主叫代收费和网站托管、虚拟主机的增加,盈利状况也大为改观。
经过3年的低谷徘徊,互联网之所以走出严冬,首先要
归功于短信经济的崛起。互联网与短信的融合,使互联网的“眼球”迅速转化为真金白银。
据统计,2003年“移动梦网”短信多达2000亿条,按照每条0.1元人民币的价格估算,这个
市场高达200亿元,几大门户网站分切了其中一大部分。
网络游戏则是另一个亮点。通过引进及开发各款网络游
戏,几大门户网站以及各大游戏专业网站无不赚了个盆满钵满。目前,网易每月能从网络游
戏上赚取上千万元,利润率超过75%,上海盛大目前正在筹划海外上市。
搜索市场的红火也为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盈利空
间。调查显示,全球搜索市场在3年~5年后可能达到70亿美元,今后三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
每年增长将超过60%。雅虎十亿元收购3721香港业务,使业界大吃一惊,也为2003年的互联
网留下一个完美的注脚。此外,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也为互联网经济复苏推[!--empirenews.page--]
波助澜。
喜笑颜开的并非各大网站,还有与互联网相关的各个上
下游产业。宽带、网吧、服务器、存储等产业在2003年也颇有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全面盈利与“大气候”息息相
关。一方面,我国电信业持续高速发展为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截至到
11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超过7800万,居世界第二。国内500余家重点企业中,98.6%已经接
入互联网,83.7%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我国上网计算机超过3000万台,网站总数突破50万
个,IPv4地址使用数量达到4000万个,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约28.6万个,互联网国际
出入口带宽达到20G。
摘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