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生:互联网回暖 但离网络强国尚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已是“大国”,离“强国”尚远
——中国互联网产业盘点与展望
在持续三年的低谷中徘徊之后, 2003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
开始全面回暖,出现了网络和用户规模高速增长,业务应用日趋增多,市场收入同步增加的良好局
面。
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急剧增大,互联网行业出现大范围盈
利
截至2003年11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7800万,
较年初增长32%;上网计算机已超过3000万台,较年初增加44%;国内计算机网站超过50万个,
较年初增加35%;我国国家顶级域名注册数量达到28.6万,较年初增加59.3%。全球网上汉语内容
与我国用户数量同步增长,在非英语内容中占10%以上,排在英、日、德语内容之后,与西班牙语
和法语内容不分伯仲;访问汉语网站的用户占全球用户总数的12.2%,居全球各语种网站访问量
排名的第二位。
业务应用明显增多。搜索、排名和位置服务市场热浪不断
高涨;互联网和短信业务的结合日趋成熟,网络广告日渐增长,即时通信服务、网上聊天、网上游
戏已成时尚……这些业务应用进一步激发了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在网时间明显增加,网上消
费不断增多。统计显示,今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天数和小时数分别达到了4.1天和13小时,每月上
网费用超过100元的用户超过了32%。
企业盈利状况不断好转。我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门户网站
2003年第三季度财报表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而且盈利幅度不断加大,股价平均上涨
了数十倍;搜索服务、位置服务等专业性网站盈利也在大幅增加,其他网站也纷纷对外宣布赢利。
随着这些利好消息的不断出现,近一段时期,我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普遍都在酝酿境外上市,国际
著名投资机构也纷纷将资金投入我国互联网市场,国际上许多有名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纷纷前来
中国考察,我国互联网市场再次趋热。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明显加大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是衡
量一个国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标志。年初非典疫情的蔓延,互联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们
对互联网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化,互联网向社会生活的渗透也明显提速,网上学校、商场、图书
馆、医院、银行、证券、电影院、音乐厅大量增加,互联网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不
断扩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自由轻松地在网上开展办公、娱乐、购物、教育等活动,互联网降低
了非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典期间,仅上海市网上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量就分别上升
了50%和100%,个人网上购物增加了30%。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民认为,互联网不仅提升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它已经从最初的辅助性工
具开始逐渐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价值链的作用开始显现
当前,通信手段日益普及,用户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
日益增加,互联网以其与用户大范围的互动和广泛快捷传播的特性赢得了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多的
青睐。继“移动梦网”取得成功后,2003年“互联星空”、“宽带中国”、“联通无限”相继推
出。窄带话音通信时代业已形成的由最终用户、运营企业和制造商构成的简单产业链在不断地细分
和延伸,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接入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和软件商纷纷加入其中。目
前,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电信运营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和软
件企业为支撑的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在日益壮大。
产业链上各环节目标明确,定位清晰,优势各异,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对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以“移动梦网”发展为例,
2000年时,中国移动短信只有10亿条,“移动梦网”启动后,广大中小互联网企业纷纷参与,
2002年中国移动短信达到了900亿条,2003年估计达2000亿条,互联网与短信的融合,不仅拉动了
移动短信收入的剧增,也给互联网产业走出低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日益宽松
互联网业务市场全面开放。IDC、因特网存储转发等业务开
始颁发许可证,尚未开放的IP-VPN、在线数据和交易业务等互联网增值业务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了商用试验。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互联网骨干网业务经营企业6家,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经
营企业近百家,各种互联网增值服务企业5000多家,初步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
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广大用户有了充分的选择机会。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域名根服务器F镜像服务器
已于2003年10月底在北京投入试运行,我国互联网运行和安全性能明显改善,我国没有国际互联
网根域名服务器的被动局面正式宣告结束。
在交换中心建设管理上,一是省级交换中心已开始在湖
北、重庆试点;国家级交换中心的运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广东、上海、北京三个交换中心交换的数
据流量目前平均每月都超过1000Tb,网间互联不畅得到明显改善;亚太交换中心建设2003投资
1300多万元,目前已发展国外用户8家,可以向国外运营商提供逻辑上全透明的互联网国际转接,
我国互联网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行业组织作用日益凸现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及
各地互联网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知识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和网
民的交流沟通日益增多。2003年8月,协会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编写出版了《中国互联网
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政策性、资料性、综合性很强,对中国互联网将来
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协会还针对垃圾邮件严重状况,及时开展了行业自律工作,
协会联合国内27家单位成立了“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公布了“反垃圾邮件规范”,设立了反垃[!--empirenews.page--]
圾邮件举报平台,整治了一批垃圾邮件服务器,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大力支持和国际互联网组织的认
可。
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广阔
从用户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用户总
数的11.3%左右,不到美国互联网用户数的二分之一,比居第三位的日本多一千万用户;但从发
展速度来看,美国近三年年增长率只有93.4%,日本只有25.8%,而我国一直以高于200%的速度
快速发展;从普及率上看,美国已经达到63.2%,用户数居三位到七位的日、德、英、韩、法也
基本都在50%左右,而我国的用户普及率只有5.2%,不到全球各国普及率平均数(10.7%)的二
分之一。从全球顶级域名主机数来看,.cn域名主机数只有20多万,不到全球的0.1%,排第35
位。
从应用层面看,在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中,虽然有47%的
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但只有11.1%在进行电子交易,大多数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
mail地址,而且网站信息长期不更新。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的
大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在国家统计局选取的28个国家信息水平能力的分析中,
我国排名第27位,评定指数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我国互联网虽然已经进入“大国”行列,但离
“强国”的目标还相差较远,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摘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