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波副局长谈无线电热点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无线电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
的无线电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使负责为无线电技术应用划分使用频率的世界无线电大会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2003世界无线电大会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无线电业务应用的频率划分和调整。这些最
新的频率划分和调整意味着什么?对无线电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未
来无线
电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
谈到未来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谢飞波副局长说,
从世界无线电大会上所反映的情况看,新的和旧的无线电业务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这表明技术进步步伐在加快。
宽带移动通信方兴未艾
使用频率逐步向高端发展
谢飞波介绍说,最新一届世界无线电大会已经对5GHz频段
(主要是5150MHz~5725MHz频段)的无线电业务进行调整。这一频段的无线电业务应用本来已经非
常拥挤,但仍旧增加了移动无线电业务划分以及固定无线接入应用业务划分,这反映了无线电移动
业务使用频率在经历了VHF(主要应用如对讲机、无线电寻呼)、UHF(主要应用如模拟无线电系统,
包括GSM、CDMA等在内的第二代数字通信系统等)、S频段(主要应用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MMDS
等)之后,为了适应未来市场对高速宽带移动通信的要求,频率向高端发展已成基本趋势。目前,
在5GHz频段可用作无线电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的频率已达600MHz之多,应该说为包括后3G在内的
未来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充足的频率资源空间,同时,也为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预
示着巨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和商机。
技术发展打破业务间界线
游戏规则正逐步被改写
谢飞波认为,当前无线电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或多或少地改
变游戏规则,我们必须努力适应和把握这种规则的变化。他举例说,船载地球站(ESV?Earth
Station on Vessel)的发展就形成了对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管理规范的挑战。由于用在大型远洋船
只上的卫星地球站的移动特性以及接近其他国家海岸线的可能性,打破了原来卫星固定业务与地面
无线电业务之间的电磁兼容和共用条件,也带来了与其他国家地面无线电业务的协调问题,历经连
续三届世界无线电大会的激烈讨论,最终规定ESV在靠近其他国家海岸线一定距离时必须停止工
作。类似的还有机上卫星宽带接入系统的使用问题等等。
谢飞波着重指出,我们特别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有可能
改变原定的技术演进路线。典型的例子是短波数字广播新技术改变了原定的技术演进路线。由于高
频短波广播长期使用双边带的落后调制技术,浪费资源。世界无线电大会早就确定了在世界范围内
将双边带发射改为单边带发射的过渡时间表,但由于双边带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成熟,世界无线电
大会已经修改了先前决定,不再要求改变调制方式。
在移动通信领域,谢飞波认为,应当更全面地理解和探讨
新技术与新业务的发展,重视诸如高轨椭圆轨道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超3G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HAPS技术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HDFSS将揭开卫星通信新篇章
谈到应重点关注的无线电技术发展方向,谢飞波指出,从
我国发展的角度看,除了以上谈到的一些技术,以下两个方面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
第一,高空平台通信(HAPS)技术。其应用将对目前的通信
网络产生重大影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提出高空通信(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又称平流层通信系统的构想以来,HAPS经历了一系列从管理规则到技术瓶颈方面的挑
战,1997年世界无线电大会为其划分了47.2GHz~47.5GHz(下行)、47.9GHz~48.2GHz(上行)共
计600MHz的频率。2000年世界无线电大会进而规定HAPS可以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系统
中。2003年世界无线电大会则决定对使用18GHz~32GHz频段的可行性以及与其他无线电业务的共
用条件继续开展研究,下次世界无线电大会将继续讨论决定HAPS的频率使用问题。谢飞波认为,
随着承载通信设备的航空器瓶颈问题的解决,HAPS以其不同于目前卫星和地面通信系统的特点投
入使用,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目前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我国应当重视对此技术的研究。
第二,高密度固定卫星业务?HDFSS?。高密度固定卫星业
务(High Density Fixed Satellite Service)是大量普及卫星通信,使其“无所不在”的一种
应用。其特点是地球站?地面终端?天线尺寸小、数量多、价格低廉、直接到户,可快速灵活地任
意设置,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申报此类卫星网络,其中有一部分正在实施中。谢飞波认为,HDFSS将
大大拓宽卫星通信的应用,是解决固定卫星通信发展最近几年徘徊不前的有效方式。但由于HDFSS
与其他无线电业务之间的兼容困难,因此各国同意在已分配给卫星固定通信的频段中标定地区性的
HDFSS使用频段,并呼吁各国继续考虑全球统一使用频率,加大研究不同无线电系统间电磁兼容的
力度。我国应加快对此技术的研究,包括管理制度的研究。
国内制造业应加强前瞻研究
努力做好世界无线电大会技术支撑
谢飞波最后呼吁,国内的无线电设备制造业应加大对世界
无线电大会的关注。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缩短了与工业发达
国家的差距,但在产品发展长期规划方面还有较大距离。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对被发达国家视为无
线电通信设备生命线的频率使用划分及其使用规则缺乏研究,还不能把握向国际社会争取资源或者
影响资源配置的机会。因而,造成在频率划分和卫星轨道资源配置等许多领域基本上是由工业发达
国家主宰的局面。他希望这种局面能够早日改变。
此外,他希望加强对我国各部门参加国际电联研究组活动
的管理,将参加无线电通信部门研究组的活动与世界无线电大会准备工作结合起来统一组织安排。[!--empirenews.page--]
他说,ITU无线电通信部门研究组的活动对于世界无线电大会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世界无线
电大会各项议题的所有基础研究工作都是在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研究组内提前2~3年研究完成的。
大会的筹备报告即在此基础上写成,与会各国讨论的基础也就是该报告提供的选择方案。但是,目
前国内单位参加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研究组的组织管理工作与国内对世界无线电大会的准备工作脱
节较为严重,这使得国内每年上百人次参加国际电联无线电研究组的研究工作未能有效地对我国参
加世界无线电大会起有效的促进和技术支撑作用。此状况亟待改善。他介绍说,下次世界无线电大
会将在2007年召开,议题已基本确定,并已分配至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研究组进行为期三年的研
究,因此,应尽快安排国内单位参加下次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并将国内单位参加国际电联无线电
通信部门研究组的相关研究工作纳入到大会准备工作当中。
摘自《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