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重组新理想 四合二模式报国务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一枝独秀到六大运营商并存,中国电信业走过10年改革历程未及圈圈点点,
又待进入新一轮的重大重组。有媒体报道说,以固网加移动网的模式,中国电信-中国联
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四家运营商合并为两家,在这个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发布的消息面
前,各大媒体和投行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沉默,网上评论却铺天盖地般弥漫着疑惑和不解。而
这一切绝非空穴来风,信息产业部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重组问题不置可否,不
发表任何看法。
也许是过于频繁的改革使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记者了解到,尽管厚厚的改革方
案已报到国务院等待审批,但它的真实性就连电信专家也给予否定。但即使这次重组风波最
后仅停留于传言,“四合二”模式仍激起人们探究的兴趣。
支持者:为什么合?怎么合?
我国电信改革一次比一次“惊人”,不久前为“打破垄断”而将一个全程全网
的中国电信横切成“南电信”、“北网通”,而网通整合工作至今尚未完成。在新传出的
“四合二”重组方案面前,绝大多数人颇感“动机不明”之余,顿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的慨叹。
按照民间戏说,当年从够强够大的中国电信移动业务中分离出中国移动是为了
“救”联通,又将中国电信南北分割是为了救“小网通”,而此次合并之说又想达到何种目
的?
如果按照从香港传出的消息仅仅是为了3G牌照的发放,多少有点本末倒置的味
道;如果是为了与国外运营商竞争,从国外市场运营经验看,外商资本在本土电信经营上似
乎从来没有显出太多优势;如果纯粹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如此“折腾”需要付出的整合成本
太高了。
某业内人士为此做出的分析似乎有一定说服力。
首先,与电信、网通的盈利能力有关。网通在四大运营商中位势最差,电信虽
然完成了“保八增九”的目标,但两者的增长率均低于GDP增长率。当各国电信产业都成为
经济支柱的前提下,他们显然都未起到电信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核心拉动作用。
其次,除了不久前传出的与香港电讯盈科洽谈“合作共赢”,网通上市未有太
多故事,最初预计的10省市上市计划,又因深入电信领域的南方三省业绩不佳而割舍,更暴
露出网通在资产和经营上均捉襟见肘的尴尬。而若能够与资产比其优质很多的移动合并,对
网通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事实上,当初南北拆分业界担心的很多问题此时突出显现,反映出横切模式过
于理想化。在运营层面上,无论南北,若想进入对方领地开展业务,就涉及到要铺设新网络
或租用竞争对手的网络,大量的重复建设不仅意味着浪费,且这两个企业均不像移动运营商
那样财大气粗,以亿计的资金再投入会使他们本已处境堪忧的形势雪上加霜。
而按照此前按业务分工进行改革的期望,移动运营商、固定运营商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将再升级至全业务竞争。而国际市场似乎并无从单一业务运营商升华至全业务运营商
的成功先例。更让管理部门束手无策的是,这样的架构导致每个运营商都会利用自身的优势
抵制对手,由此造成的最明显的案例就是“互联互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比如年初热闹了
一阵的手机与小灵通互联互通的事又变成了漫长的等待。
另外,3G牌照为何一拖再拖迟迟难发?事实上这是国家决策者的难题。目前固
话市场已呈颓势,他们对移动业务的等待日渐急迫,若再等两三年,电信和网通就把现在这
点家底也耗光了,更无翻身之望。如果四大运营商都得到牌照,我国的频率资源首先也将成
为问题,而电信和网通势必各自再建一张移动通信网,此时就不仅是浪费的问题了,几千亿
的建设资金对网通和电信简直等同于噩梦。因此,对于弱势运营商而言,不发牌照可能饿
死,发牌照可能拖死。
最后,按照国资委的精神,要扶植我国具有竞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在过了
世贸组织准入保护期后,不仅能在国内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与海外电信企业竞争,更期望能
有企业走到国外去竞争。
由于涉及的四大运营商有三家上市,网通也在上市备战阶段,此次合并将不会
带有太多的政府行政指令色彩,将遵照国际大企业并购规律,以市场化手段,回购未上市部
分资产或股份互换,实现实质的联合。看似由此形成了双寡头垄断,但各自为政的业务模式
因此而避免,更把国家投资迅速整合到了一起。
为什么对上次改革不再给时间去验证它的合理性?业内分析师认为,虽然这次
重组将给人们带来政策不稳定不连贯的感觉,但成本是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运营商单一的
业务模式运营弊端已经显现,在此模式下等待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风险颇大。而如果等待运
营商的“模式”变成了习惯,未来改革的成本会更高,重复建设花的钱永远都收不回来。这
就是早变比晚变好的关键原因。
质疑者:说服我的同时告诉我问题如何解决?
历次电信改革总能引起多方争议,这是由于个人所站角度、所关心问题所致。
而这个早前就被专家提出被认为最不可能的方案将被启用,却引起绝大多数人的质疑,他们
等待有关部门给他们一个证据或解说,说明如果1加1不能让未来大于2怎么办?
对这个改革方案担忧或不解的某业内人士表示,从操作层面上看,这个方案存
在很多问题。
原有资产、架构如何整合势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该人士认为,复杂的资
产整合暂且不说,仅从组织架构的整合就令人头疼,尤其是目前网通公司的原中国电信部
分、小网通部分、吉通部分的整合工作事实上还在进行中,新的整合又将使他们进入动荡不
安。而大企业合并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文化的融合也留有隐患,目前四个运营商文化特色各
异,整合到一起后文化上的冲突将难以避免。
而在业务层面上,该人士以联通与电信的数据网为例,由于业务启动之前,联[!--empirenews.page--]
通在网络规划和用户需求上的正确布局,使得目前联通的数据网优于电信,它的宝视通业务
很先进。而电信在规模、客户资源上又比联通好。这两个网怎么整合?
他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当初分家的成本太大了,不仅全程全网被人为
分割后各自再建一套网络,容易建设的地方都已各自铺设网络,这些网络怎么处置?
三家运营商目前都是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将如何看待这次合并传闻?如果股市
出现大的波动,对企业、对投资人造成的伤害目前难以预估。
而合并势必涉及的人员、干部安置问题将成为最敏感的话题,是精兵简政还是
换汤不换药地一揽子留人?裁员看来是不可避免。如果以“网通-移动”合并为例,仅北方
市场就有几万名网通员工,几千名移动员工,人员安置势必造成许多新的矛盾冲突。他认为
这个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如果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抵抗国外竞争,他认为目前单个运营商的实力并非无竞
争力,而到国际市场去竞争仍属试探性操作,即使合并了我们在此仍处于弱势地位。
分分合合的改革?从总体上让我们的电信运营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
提升,但这位人士指出,在肯定改革成果的同时,始终处于变动的企业人心浮动,员工找不
到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业务势必造成影响。中国移动的迅速崛起和良好企业规范的形成
与它快速完成整合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无关系。而与此相关联的是,当电信运营
商都已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合并势必要使他们重新开始对业务模式的探索,这其中的
浪费非金钱所能衡量。
而记者与几位历经分合的电信企业员工谈到此次合并传闻时,他们都表现出惯
于承受的冷漠,似乎这个消息已不能带给他们太多震动。
此次合并传闻似乎未涉及铁通和卫通,该人士认为,其他运营商整合铁通和卫
通是目前更切实可行的改革。这两个公司各有所长,在铁通强势区域,比如铁路沿线、车站
是高话务区,对其他运营商有很大吸引力,而在其他区域,铁通则优势全无;卫通虽然是我
国目前惟一具有垄断资源的运营商,但是它的业务如何从天上更经济的落地?其他运营商如
何能实现天地合一的业务尝试?恐怕被其他运营商合并不失为一种对双方有利的尝试。
这位人士似乎更看好这种优势互补的改革,他同许多业内人士一样,对此前中
国电信横切仍耿耿于怀,最现实的例子就是一个地方两个小灵通网竞争,而对抗性竞争是最
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他希望政府能够在进行新的改革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
素,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出现新的头疼问题。
针对有人认为运营企业太多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国有资产流失,怎样才能不形成
重复建设的问题,该业内人士认为这不是此次合并改革的理由。他提到香港目前有6家移动
运营商,这个市场运作成功的关键是有良好的市场规范能够共同遵守,而香港为什么没因重
复建设问题而使运营商数目减少?
他的诸多想不明白,代表了目前业界众多人士的心理状态。在采访的最后,他
说:“我想起来前些年国家为了能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荣登财富5OO强,以行政手段‘造大
船’,结果有的企业被拖垮,大船不是因为自重太沉不能出海,就是尚未出海就已沉没。虽
然分合转化是大势所趋,但希望这些教训远离我们的电信行业。”
是否还有别的改革模式可探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的界限已不那么泾渭分明,不管基
础平台如何,业务特色越来越明显,短信与IP已最大限度地模糊了传统的固定网与移动网的
概念。那么,电信改革是否还有其他模式可尝试?
围绕着“四合二”传闻,两种声音都各有其道理所在。持“合理”说的论据是
据此既形成了竞争,又避免了无序、恶性的竞争,同时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国家资源的浪费;
持“怀疑”说的论据是,再度将拆分后的内地电信市场重组,不仅将面临更大的整合难题,
也有很大风险难以预测。
但不管是维持现状还是采用合并,某电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语道破大家心
境:“分合之事虽然要慎重,但改与不改都会有问题存在。如果决定了要改就快改,不要拖
泥带水,让大家反复猜疑。无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不要让我们在路口长时间徘徊不知道
该干什么。”
摘自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