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运营商、市场:电信资费改革由谁主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7月1日起,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联合颁布的旨在制止电信产业价格战的名为《关
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4号文件)正式开始实施。但与此不协调的
是,运营商们的降价之风依然大行其道。
从7月5日起到7月31日,北京移动“神州行”用户充值100元、300元、500元,
可分别获得25元、90元、180元的话费回报。北京联通也不示弱,继不久前GSM预付费用户“如意
通”推出“买100送25元、买300送128元”话费返还之后,宣布将优惠时限延长至7月31日。7月,
贵州移动推出了一次性单向收费手机卡,接听实行一元包月的准单向收费,主叫资费在忙闲两种时
段,每分钟分别收取0.16元和0.12元,当地最低的月租费是15元,并可提供2条彩铃服务。江苏某
移动公司在全省推出了几种套餐,包括:“话费月月送”、“包月放心打”、“晚间欢乐送”等,
降价幅度平均高达70%以上。上海移动“动感地带”的资费促销价是网内用户每分钟0.15元,但同
一时段网外通话为每分钟0.30元。在山东某县,移动的话费价格只比小灵通贵三分钱。
电信资费改革将向何处去?
缺乏评判标准的调和
就像劝架一样,两个激战中的人除非同时住手,否则先停手的一方必定会受到
对方严重的伤害。所以,劝架的结果大多是越劝打得越厉害。
现在,信产部和发改委似乎正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由这两个部委下发的204号文件
尽管已经传达到了运营商的手中,然而运营商一边捧着烫手的204号文件,一边却依旧争先恐后地
的在价格战场上大打出手,生怕由于率先停止促销而给对手制造了机会。
据悉,204号文件遏制电信资费价格战的具体措施是:各级电信企业在制定电信
资费时,凡涉及固定本地电话基本月租费和通话费,移动电话基本月租费、通话费和漫游费、国内
长途、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费的短期促销、资费套餐、大客户优惠、用户积分、手机租赁等资费
方案,在报批备案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供所属集团公司的书面意见。未经其集团公司同意,各省市
的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以调和人身份出现的信产部对价格战无计可施的根本
原因是没有办法拿出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
业内人士透露,政府可以规定每分钟话费的最低限价,可以规定月租费价格,
但是它却很难限定运营商回报消费者的方式和资费限额,而这恰恰是运营商最经常采用的方法。但
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移动话费的降价底线到底是多少,没有一家运营商可以透露——而政府也无
法制定出具体的价格底线。
事实上,不仅是政府,绝大多数运营商对于最低限价的合理性也缺乏科学的判
断。
易观国际高级顾问韩乐乐说:“电信成本的构成非常复杂,目前对于用户打一
分钟电话成本是多少还没有定论,所以现在运营商还没有考虑成本定价,主要还是竞争定价。就是
看竞争对手出什么价我就出什么价。”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内运营商缺乏专业的资费计算人才,当然,政
府在这方面更为欠缺。
多年从事中国电信市场研究的美国独立电信分析师Crait Watts对本报记者
说:“AT&T有很多专门做资费计算的专业人才,这些人都是MBA出身,他们的工作就是专门从事
计算电信定价的工作。而在中国,一说电信专业人才就是指电信工程师。其实,他们是做技术的,
硬件的工作他们可以做得很好,但像资费计算这样的工作在中国就很少有人去做。”
政府无法探知价格战的底线,最后还是要将价格审批权交给集团。
具有中国特色的电信差价
中国各地的电信资费差价可以说是我国电信市场的一大特色。据了解,早在
2001年管制还很严格的时候,就有城市开始推出单向收费或者是变相单向收费。在目前更加开放
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加难免。这也是备受争议的204号文件出台的又一个背景。
一位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则抱怨价格战实在是迫不得已——竞争对手的价格在不
断降低。
韩乐乐说:“根据我们作过的相关市场调查,在一些中等发达城市,争取新用
户较有效的手段还是价格。主要是因为新用户的需求比较简单,基本就是通话和短信,所以没有其
他更好的手段。加之集团对各地公司的业绩考核主要是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PI)——收入和用户
数,而各地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的差距使得各地消费者对于电信资费的接受程度不同,如果按照总
部制定的价格,在很多地区根本就无法完成任务。”
Crait Watts则认为中国有关部门的态度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一方面说要政企
分开,一方面又想把权力抓过来。
“其实,中国政府是希望市场自由化的,但是同时又害怕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这样就不利于管理。” Crait Watts说,“在美国,电信运营商都是自己定价,当然他们完全是
出于商业盈利目的。但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各省市电信分公司比较独立,一直以来它们都有权
力制定当地的电信资费价格。现在有关部门要改变电信运营商各地分公司各自为政的情况,就是要
限制地方公司的权力,把权力集中到集团公司总部。而204文件要求各地方涉及调价的事情需要经
总部审批,目的就要是把定价的权力收归总部”。
电信资费的未来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集团已经给各分公司下达文件,不许擅自降价或
变相降价,但顶多这一阵大家收敛一下,风头过去还是一样。因为从目前的资费水平看还有利润空
间。同时,公司要完成市场份额的任务就要和对手竞争,降价是大势所趋。只不过以后也许会多动
些脑子在降价方式上面。”但是,单项收费、按秒计费这样的降价方式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今
后更主要的降价方式还是推出类似套餐、积分等鼓励消费的降价措施。[!--empirenews.page--]
对此,Crait Watts认为:“随着运营商逐步海外上市,资金将由运营商总部
掌控,权力自然也会回归总部,政府明晰了责权,也会放手将价格完全交给市场。”
韩乐乐则表示:“移动、联通的上市加上WTO承诺的兑现,外资必将逐步进入电
信,国家资本在电信企业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一旦不再是惟一的或者说是最主要的投资方,政府
就不必考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了——放开是一个趋势。”
但是,放开并不意味着价格是惟一的竞争手段。有些人提出运营商应该像韩国
的SK一样发展增值业务,为中国的电信找到新的增长点。
韩也提出质疑:“欠发达地区甚至中等发达地区对电信的发展还停留在基本通
话业务上。因此,总体上还不能把增值业务作为电信最重要的或者主要的增长点。更为可行的方法
是研究用户的需求,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把从每个用户那里得到的收入增多,从而可以在用户
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运营商的利润。”
计世咨询电信分析师郭畅表示:“市场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里,价格不是政
府和企业可以控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消费者可以选择不用或者少用某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信产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中国移动用户的增长幅度很大,主要原因就是资费的不断下
调吸引了很多低端用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费下调带来的损失。所以,不论是政府还是企
业,都不可能限制电信资费的进一步下调。”
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