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间结算方案被指不懂电信 离实施仍很遥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领导的项目工作组是由信息产业部任命组建,有别于其他各个运营商分别
成立的成本核算机构,这是唯一合法的专门机构。”张昕竹说,新网间互联费率体系的建立
应该基于他的项目组提交的报告。
答案是否准确比是否能平衡各方利益更重要,这是我国电信网间互联成本的核
算工作现在面临的悖论。
9月20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主任、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
所研究员张昕竹处获悉,网间结算成本的测算工作已于今年4月底全部完成,而新的结算体
系方案已在5月份提交到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至于具体的测算结果,张昕竹拒绝透露。
张是此次网间互联成本核算工作组的中方负责人。
但据记者调查,新的网间互联费率体系却远还没有到付诸实施的时候。
20日晚,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某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
不足以协调各方利益,新的网间互联费率确定工作“已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席教授梁雄健也向记者证实,虽然最后计算结果
已经出台,但电信研究院和各大运营商仍然存在不少争议。信息产业部正对其进行权衡和进
一步论证,具体会不会采用,还是个未知数。梁雄健同时担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互联互通
成本核算工作的项目负责人。
记者随即向电信管理局求证,电信管理局网络互通管理处房超峰副处长回应
称,信息产业部确实已经收到张昕竹小组提交的方案。但由于事属“高度机密”,不便做出
进一步评论。
谁最公平?
2003年2月份,信息产业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相关专家,启
动电信网经济成本的探讨项目,以基于成本制定出尽量合理的网间结算费。张昕竹担任此项
目组的中方负责人,对应的外方负责人则由“电信成本”设计大师、麻省理工经济系杰瑞-
豪斯曼教授出任。
当时,为了体现公平原则,专家组特意排除电信领域的机构和个人的参与,信
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和北京邮电大学专家均以“避嫌”之由,不予考虑。
据早前张昕竹向记者介绍,该项目上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新的经济
成本模型和分析方法,第二阶段则是根据新模型和各个运营商提供的运营数据,确定新的互
联结算费率体系。
按原计划,新的网间结算方案应该在2003年9、10月份最后出台。而据张昕竹
透露,项目组直到今年2月份才推出计算模型和相关分析方法;4月底,正式向信息产业部提
交最后全部工作报告
但现在,最后的计算结果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有被修改甚至被否定的可
能。
20日,梁雄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顾虑。他说,张昕竹小组提出
的方案有不少地方不严谨,“比如说,国际通行的计算模型是否果真符合中国国情?他们遵
循的成本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这一些都值得进一步商榷”。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一人士也向记者抱怨,张昕竹小组在工作过程中;仅仅
按照一般的计算模型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而没有考虑到中国电信行业及各个运营商的特殊
性。他甚至说:“他们根本就不懂电信。”
事实上,在专家组成立前后,为了弥补这种“不懂”的缺陷,四大运营商各自
相继组团,着手本公司网间成本的测算工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同时委托梁雄健教授完成
了网间互联成本的计算,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只是对数据进行了一下粗略整理和估测。
梁雄健认为,不仅张昕竹小组的最后测算结果难如人愿,各运营商最后提出的
方案都大不相同,各方互不相让。
“我领导的项目工作组是由信息产业部任命组建,有别于其他各个运营商分别
成立的成本核算机构,这是唯一合法的专门机构。”张昕竹说;新网间互联费率体系的建立
应该基于他的项目组提交的报告。
电信研究院人士向记者透露,电信研究院和各运营商将介入张昕竹小组,对其
结论进行后期完善。
对此,张昕竹本人予以了否认。他表示,所有工作都由他领导的小组独立完
成,没有信息产业系统的人员介入。而房超峰副处长则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该升还是该降?
在互联结算费率之争中,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是—对冤家。
网间互联结算包括两大部分——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间的结算、与移动运
营商之间的结算。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坚持互不结算的原则,双方相安无事。经
过两年多的谈判之后,到去年4月20日两公司达成了一个结算协议,结束了“和平共处”的
局面。不过,到目前为止,记者也无从获悉具体的结算价格。
但是,当和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结算时,中国移动和联通显然
是站在同一阵线。因为在现有的结算体系下,无论打进还是打出,联通和移动都必须向电信
和网通两个固网运营商支付每分钟6分钱的结算费用。
一直以来,固网运营商抱怨“现有结算标准过低”,要求予以提高。中国电信
集团的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其互联互通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为3.6%;中国网通集团则
在3.3%左右。相比而言,国外运营商的比例可达10%到20%,比如英国电信2001年互联互通收
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7%,韩国电信则高达24%。
中国电信监管事业部综合协调处处长王大方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分
钟6分钱的网间结算费的确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也远远低于中国电信的实际网络成本。然
而,享受了“优惠服务”的其他运营商“得了便宜还不卖乖”,凭借低廉的接入成本大打价
格战,将主导运营商置于一亏再亏的境地。
但是,移动运营商都坚持认为,新的互联结算费率应该降低。中国联通负责该[!--empirenews.page--]
项业务的一管理人士认为,因为原来的结算费是建立在资费基础上的,资费包括成本和利润
两方面,而现在的结算体系、是按照成本来核算的,那自然要减去其中的利润部分,所以最
后得出的结算费用应该会降低。
谁来定案?
是非曲直一时难辨。
Frost&Sullivan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认为,运营商间完全可以通过契约
的方式确定一个结算费率,然后严格遵守,信息产业部只要扮演好监管的角色。
而事实上,信产部在互联互通上已经花了不少心血,所谓的“一个措施两个工
程”都是为互联互通而做。“一个措施”是对互联互通具体案例做一个司法解释,建立对类
似违法行为的惩治标准。而“两个工程”一是重估电信网经济成本,制定新的网间结算标
准;二是建立独立的网间监控系统,为互联争端取证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这些工作都已基本完成。8月底召开的“南方通信论坛”上,信息产业
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春林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及电信网间互联
互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进入讨论阶段,预计很快就会出台,今后破坏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例如,如果未经过产权人同意,而擅自占用通信
资源,造成通信中断的,今后将以刑事犯罪处理,判刑至少在三年以上。
此外,信息产业部很快还将公布3项新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即《公用电信网间
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和《公用电信网间通信
质量测试方法》。这三项工作早在去年就已经作出部署,可帮助互联互通工作在技术环节上
的有效实施和取证。
摘自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