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reading:自杀式价格战将埋葬华为中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7月20日外电消息,据通信业权威媒体LightReading报道,有迹象表明,目前中国两大电信设备经销商华为和中兴正在承受着来自财务及竞争方面的空前巨大的压力。从长远来看,这将影响到它们未来的发展,而从近期来看,这两家公司获取的净利润都将会降低。
在过去的几年里,华为与中兴由中国走向海外市场,它们凭借优异的研发能力和极具竞争性的价格与海外厂商争夺订单。以牺牲部分营运利润率为代价,它们成功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但是由它们所发起的全球价格战最终却可能将它们自己埋葬。
有业内专家认为,不论在中国本土市场抑或是海外市场上,华为与中兴所发起的是一种“自杀式价格战”,它们自身的利益也将会受到影响。2004年华为的营运利润率为18%,而2005年下降到了14%;而中兴的营运利润率仅约为8%。
图为华为近四年的财务状况
图为中兴近四年的财务状况
华为的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04年底华为的现金储备量为11亿美元,2005年时下降到8.83亿美元。
由于对华为与中兴来讲,中国本土市场蕴藏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机,因此在本土市场上的竞争尤为激烈。2005年华为营收总额约为60亿美元,其中42%来自国内市场;同年中兴总收入为27亿美元,64%均来自中国本土市场。
在今年于芝加哥举办的Globalcomm电信大展上一位业内高管表示,他们的企业肯定无法在中国市场上生存,因为即便他们将利润率降至零也仍无法与中国厂商给出的产品价格相竞争。
据中国市场上传来的消息,价格战已经对华为的运营产生了影响。今年年初时华为已开始制定缩减开支计划,其中包括不再招收新雇员。
华为对此表示否认,华为发言人SharonChen在电子邮件中回复到:“目前我们的公司正处于健康稳定的状况中。华为也并未在今年年初时特别关注缩支计划。华为确实正在制定削减成本的策略,不过这是为了令公司更加具备竞争性。”
Chen同时称:“无论在本土或是海外市场,华为都没有做出停止招收新雇员的决定。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华为的雇员总数一直都在持续增加。特别是2006年,华为员工的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雇员加盟华为。”
至2006年3月,华为总计拥有4万名雇员,其中1万名在海外。2005年中旬华为曾表示,当时公司雇员总数已超过3万。2004年年底时华为总计拥有24000名雇员。
Chen表示,随着科技越发商品化,公司的毛利率确实正在降低。做为业内大型厂商,华为正在承受着这种变化,并认为这是业内自然的发展规律。
除去竞争压力外,目前中国政府制定的新策略对大型设备经销商来讲也不再那么有利。
在中国,科技公司可以享受到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在向中国客户销售软件产品后,科技公司可从政府得到增值税中的部分返还额。标准的增值税率为17%,公司可要求政府返还14%。例如,某家公司在市场上售出100美元的软件产品,他们可以从政府处获得14美元的返还额。
2006年1月,新政策启动。尽管华为拒绝对当前的形势发表评论,但从2006年至今中兴的运营状况来看,新政策对大型经销商是确有影响的。
2005年中兴的“其它收入”为8530万美元,其中巨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增值税的返还。但在2006年第一季,尽管中兴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些微增长,为46亿元人民币(约合5.75亿美元),但期内中兴的营业利润却下降了71个百分点,达6500万元人民币(约合800万美元),且净利润也下降了86%,为3340万元人民币(约合420万美元)。
利润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兴的毛利率由先前的40%下降到了33%,以及由于关于增值税返还的新政策的启动今年第一季中兴的“津贴收入”大幅降低,下降了90个百分点,仅为600万元人民币(约合75万美元)。
中兴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中兴把毛利率的下跌归结为公司无线基础设施产品的销量下降,因为这一领域的产品毛利率较高。
在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的报告中中兴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利润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将会降低,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依据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发布财务预警但不透露金额往往意味着下降幅度超过50%。
另一边,在国际市场上,华为一直拒绝承认他们在欧洲所获得的成功源于他们所开出的掠夺性价格。华为表示,海外扩展计划的实施主要是凭借科技优势以及公司较好的财务状况。但对于华为所面对的竞争对手们来说,价格才是最令他们头疼的事。
一位任职于某大型电信设备公司的资深官员表示,随着过去的几年里华为与中兴逐渐在海外市场上崭露头角,欧洲电信设备业内的竞争已是越发激烈。
在国际顶级运营商为一些项目进行招标时,这一点可以看的很清楚。例如2004年中兴参与英国电信的公开招标,在提出“21世纪网络”计划时,英国电信的首席财务官HanifLalani曾表示,让中兴参与“21世纪网络”计划的投标,会让价格大幅度降低。
不过他同时称:“1年前,由于华为参与投标,因此很多商家选择了放弃。但现在有些商家已经可以逼近华为开出的价格。”
Lalani表示,在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华为给出的价格依旧是最低的。但是其它商家正在迎头赶上。2006年,一些商家选择在远东地区制造它们的设备、将设备的生产过程外包出去以及购买更加便宜的元器件产品。因此它们已经可以将价格压得更低,而华为给出的价格则变化不大。因此如果现在华为参与某项招标,尽管降低价格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其它商家已切实具备了同华为进行竞争的实力。
“此前双方竞价方面的差距大概在70%或80%,但目前已接近20%。”Lalani说道。
他同时称,在欧洲市场上中兴现在正充当着“新华为”的角色。它现在已是木桶效应中最低的那一块木板。
另一位业内高管表示,华为进军欧洲市场的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当运营商们正计划扩大投资时,华为正巧出现。
不过他同时称,正是由于如此,华为现在正被它之前所获得的订单缠得脱不开身。这些订单大部分都是华为与欧洲顶级商家签订的。近段时间很少看到华为与欧洲商家签订新合约,这是由于现有的业务已经足够让华为忙一阵子的了。 [!--empirenews.page--]
至于中兴,这位高管表示,中兴进入欧洲时间较晚,因此与一大批商机失之交臂。此外,中兴的实力也较华为为弱,例如在光设备领域。
中兴不愿透露其在欧洲市场制定的行销策略,只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与相当多的欧洲顶级公司进行合作,例如法国电信、葡萄牙电信、阿尔卡特以及爱立信,并称目前中兴在欧洲拥有15家办公处以及一家研发中心。
华为发言人Chen表示:“华为依旧承诺要向客户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通信产品。华为是一家市场导向的企业,价格会依据客户需求而做变更。华为高质量的产品、精致的服务以及极具创新精神的研发都是实现客户需求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