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桥TD招标失利 华为欲单独控制TD研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股票市场的反应标明,中兴通讯在中国移动首轮TD招标中的大份额消息,很有可能是少数人士在利益驱动下的故意透风。而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桥”)在此次招标中的失利,被形容为“拿不到一张令任何一方满意的成绩单”。
随着西门子和诺基亚全球网络通信业务的合并,鼎桥、普诺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诺”)、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以下简称“诺西”)正陷入“三个农夫一亩田”的困境。
从闪电袭倒港湾,到高位速抛华为3Com (以下简称“H3C”),任正非及其华为已经鲜明地表明,“华为只在主场踢球”,而以单独形象投入到TD市场的动作,业已临近。
“忽略”的代价
急于摆脱通讯集团亏损困境的西门子,没有做好长远规划、忽略中国市场特性的问题,正通过中国TD市场的变化显现出来。根据中国移动TD招标的结果,鼎桥通信所获份额,低于市场预期,如果按照鼎桥市场销售总监何瑞娟所言,“得到很大认可,并且在第三阶段测试中表现突出”,那么鼎桥的市场表现就更加值得探讨了。
虽然有消息称,中兴通讯能够在此次招标中获得高份额,源于其超低价格,但根据华为自身的企业特征而言,这并非最主要原因。
善于价格战的华为,及其各子公司,一直保持着极具攻击性的价格竞争优势。2005年1月,华为以低于预料价格一半的报价,在泰国CAT Telecom的CDMA2000网络项目招标中将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国际寡头斩于马下,被称为“改变通信业务竞标模式”的一战,其主要因素即为价格。
此外,华为在诸多商业竞争中,包括和思科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商业对垒中,一直以“物美价廉”作为杀手锏。在此次TD招标的本土竞争中,基本不可能处于价格劣势地位。因此,此次鼎桥在中国移动TD招标中的失利,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因为鼎桥未来归属不确定、两家母公司嫌隙渐生”的结果。
一个被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虽然鼎桥是华为的参股子公司之一,但其属性却属于“全外资企业”,而不是合资企业。尽管鼎桥首席运营官、原华为高级副总裁毛生江负责公司的市场和运营,但是对最终报价拥有更大决定权的,则是CEO孟乐(原西门子数据网络设备事业部副总裁)和CFO李安朴(原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对于成本控制和市场规范控制更为严格的西门子特征,使华为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不足,在招标过程中暴露出来。
因为曾经的让步,使得西门子获得了鼎桥的更多控制权。
2005年12月,港湾网络有限公司(简称“港湾”)称已和西门子达成协议,以1.1亿美元的价格转让核心资产给后者。然而随后事情出现变化,西门子先是承认“曾派考察组进入港湾考察”,后又否认购买港湾资产。而在对港湾予以知识产权诉讼,有效狙击港湾出售,继而向西门子提供更为优惠的数据通信产品OEM条件、在鼎桥公司合作上予以西门子更多权利之后,华为2006年6月初闪电收购港湾网络。
然而,随着西门子和诺基亚在网络通信业务上的合并,西门子忽略了鼎桥对于自身及华为公司的业务影响。尽管诺西公司表示,鼎桥和普西公司暂时都不会出现变化,但是这一“暂时不变”,已经因为TD的进程而在实质上产生了改变——华为曾表示,TD无线部分将由鼎桥公司负责研发、生产,以及市场竞争,而自身则将战线收缩到核心网络设备,因此,鼎桥对于华为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反观之,合并完成之后的诺西公司,则在中国TD市场拥有两个合作伙伴:普天和华为,而普天则和诺基亚有着长久的终端生产合作,关系密切,这就导致鼎桥在诺西公司的位置变得更加微妙。
如此一来,“对外宣传总投资额”3亿美元的鼎桥,在主控方西门子的权重,远不及在华为的权重,因此,鼎桥在招标中的失利,几乎可以看作华为的失利——西门子对TD的忽略,已经严重影响到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
仅是方式的变化
无论是其他电信设备商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华为内部员工,大多数都认为,华为单独研发TD全线设备,已经是箭在弦上。
而根据任正非及华为一贯的风格,华为即将采取的动作,也必然是“充分尊重世界通行规则的基础上,体现华为自己的特征”。
在应对2003年思科诉讼风波过程中,任正非表示,华为要成长为世界级的公司,就必须学会通行的商业法则,“你要到别人家做客,就不能抠脚丫子”。因此,无论是思科诉讼的过程,还是出售H3C的竞购过程,华为均有效利用了对手的软肋,以及通行的商业原则和法律。在此基础之上,收购鼎桥,或者抛弃鼎桥单独研发,已经成为华为必选的两条路之一,所余下的,仅剩招数的变化。
采取收购港湾的“斩立决”,还是出售H3C的“太极”?这取决于TD还能够给华为带来多少利益。
自2005年开始组建鼎桥以来,华为至少表面已经放弃了Node B、RNC,以及网络管理系统的单独研发。而随着TD建网规模的逐步扩大,特别是TD必然占据中国3G版图较重要分量的既定事实下,华为必然要考虑本土优势所应当产生的实际效益。因此,单独控制TD的全线研发,不得不做。并且,中国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没有给Wimax发放频谱资源的国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Wimax所采用TDD资源和TD之间存在冲突。虽然华为也已经成为少数几个在Wimax上投入极大资源的通信设备商,但在战略定位上,并不如北电网络那样具有明确性,原因也在于TD所蕴藏的极大市场机会,不可放弃。
并且,诺基亚西门子虽然也同样希望能够在TD上有所斩获,但是其实现途径,除了鼎桥之外,还有依赖普诺,因此,鼎桥对于西门子的重要性,远不及对华为。从这一角度看,华为收购鼎桥,有着更大的可能性。考虑到华为在欧洲和诺西公司之间的利益,两者之间直接公开对立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通过谈判或者竞购方式,将鼎桥完全转移至华为麾下,对双方都是最具现实利益的考虑。
具体到操作可能性上,可以对比H3C的竞购分析。
2003年11月成立的H3C,华为占有51%的股权,但根据协议,3Com可以通过购买方式,实现2%的股权逆转。2005年底,3Com支付2800万美元实现了控股,并最终在2006年11月底实现了全资控股,但为此再次支付了8.82亿美元。华为在H3C上采取的“决定抛弃在先、竞购提价在后”的策略,成为2006年度最佳的商业策略之一。 [!--empirenews.page--]
在鼎桥的归属问题上,因为华为已经在H3C的处理上有所先例,所以诺西公司如果采取同样的策略,恐很难奏效。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华为从自身的业务考虑,并且考虑到和诺西公司在其他市场领域的合作可能,会在鼎桥归属的处理上,直接“一掷千金”,以合理的价格、最为痛快的方式,直接情西门子出局。
和H3C在中国市场业已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不同,鼎桥目前仍然处于非盈利状态,并且总体投入,即使在对外宣称上,也只有3亿美元,因此,华为全资控股鼎桥的投入估计不会超过2亿美元,甚至有可能更低。
而这,还不到华为从3Com手中获取资金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