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才是左右行业发展的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电信业在高速增长的背后,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4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2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其中,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1131.3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9.6%;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590.7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9%。
通信业务结构变化持续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移动业务已占据半壁江山,对固定业务的替代愈演愈烈。而且,“三不敌一”的市场失衡格局正在加剧,尽快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促进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电信业科学发展必然的选择。
电信重组势在必行
在现有市场格局下,无法形成有效竞争。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主营收入达777.07亿元,基本相当其他三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收入总和,而利润175.62亿元人民币更几乎是其余三家利润总和的两倍。
从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移动4月新增用户527.6万;中国联通新增用户162万;中国电信4月份新增用户30万;中国网通本地电话新增用户达24.7万。中国移动一家占了用户增量市场的70%以上。
中国移动一骑绝尘,其他运营商发展乏力。对于其他三家运营商来说,不是由于主观原因而产生的经营困境,按此态势发展下去,将会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电信业重组势在必行。
同时,3G牌照发放与电信业重组密切相关。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3G牌照发放取决于两点:技术成熟度和竞争格局的形成。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剩下的是竞争格局的优化问题。
可见,3G的发展是优化竞争格局的契机。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陈金桥认为,今天这个改革的目标就是进一步适应技术融合、技术进步的挑战,形成一个势均力敌的比较均衡的竞争格局。他还表示,电信重组必须抓住有利时机。
国金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表示,目前四家电信运营商的格局不利于3G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如果发放4张3G牌照就会出现重复建设,而发放3张就必须首先对4大运营商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剂“良药”
目前我国电信业一家独大的局面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才能最快捷地形成有效竞争的电信市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晶认为,重组不仅是形成有效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最为快捷的手段。
限制数量及均衡实力,是国资委在此轮电信重组时考虑的主要问题。国资委的研究文件称,重组不是“为均衡而均衡”,而是希望电信业通过均衡条件下充分竞争,培养国际一流运营商。
当前,电信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全业务运营阶段。从1999年到2006年,电信行业兼并重组的金额达到了2万多亿美金。这表明通过兼并和重组来实现规模化和全业务运营已经成为电信业发展的一种潮流。
事实上,重组本身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在六家运营商中,有四家是海外上市公司,涉及到外国投资者的利益问题,不可等闲视之;一定要符合语音和数据融合、多网融合、窄带到宽带等技术进步的趋势。
我们也应看到,重组虽是适应电信业融合趋势而作出的调整,能为有效竞争格局打基础,但是,一次重组并不能彻底地解决公平市场竞争、重复建设、网络融合等所有的问题。为了实现均衡发展,还需要号码携带、FMC等政策的支持。
重组需寻求最佳平衡点
电信行业的重组已经提到日程上。国资委《2006年规划发展工作回顾及2007年重点工作思路》提出,2007年将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其中,包括促进电信企业重组,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延伸产业价值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网通副总经理朱立军此前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建议》中提道,国内现有六家运营商,从目前的市场竞争需求看,重组合并成三家主流运营商,是比较符合市场需要的选择。
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则提出,中国电信业的重组方向是形成3至4家实力基本相当的全业务运营商,并给出了“3+1”的竞争格局建议,即三家电信运营商加一家广电运营商。
业内盛传的一份国资委研究性文件则建议分拆联通,联通在把CDMA业务售予中国电信后,与中国网通合并,加上已然存在的中国移动,发3个3G牌照,发展3个实力均等的运营商,平衡促进竞争。
新一轮的重组“要设计一个能够形成有效竞争、改革成本比较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的竞争格局。”从新格局的设计思路来看,需要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寻求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俗语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电信重组既已成共识,不宜久拖不决,一旦时机成熟,就应立即着手解决矛盾。我们期待一个最经济的改革方案,既能解决市场失衡问题,又能为3G的发展积蓄力量,保证电信业科学、和谐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