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占据全国消协投诉总量12%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各大电信运营商日益注重通信服务质量的同时,手机终端的质量问题却始终未取得突破,缺乏一个公正、权威的手机质量监测机构,成为了手机投诉纠纷不断的深层次原因。
手机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近日全国各地消协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手机投诉仍据各类投诉前列,手机投诉为何一直居高不下?
手机投诉“高烧不退”
近年来我国手机市场迅猛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个手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繁荣: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概念越炒越多,宣传越来越火,而消费者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近日,上海市工商局在其官网发布了上海流通领域手机质量监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上海流通领域手机合格率为73.3%。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上海市工商局接到手机投诉5883件,占商品服务投诉总量的9.08%。
据北京市工商局发布历年手机投诉分析结果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北京市手机投诉量连续六年位居投诉排行榜第一。据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2004至2006年度,手机投诉占投诉总量的比率逐年递增,2007年1至4月份,已达1143件,占投诉总量的13.11%。
深圳市消委会也公布今年第三季度投诉情况。数据显示,近几个月以来,手机投诉一直居高不下,6月至9月,深圳各市、区两级消委会共受理投诉1192宗,其中关于手机的投诉共218宗,占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的46.17%。
记者发现,近年来,手机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商品类投诉中一直高居不下。另据了解,2006年中消协收到消费者的总投诉数量70余万件,其中手机投诉83996件。这意味着,100件投诉中,就有12件是关于手机的投诉,这个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的商品投诉,而且对手机质量的投诉占了绝大部分。
质量是根源 服务是软肋
为什么手机投诉的数量如此之大,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呢?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现在市场上手机更新速度较快,功能较多,生产企业和商家都急于占领市场,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一些手机在出厂前,检测不完善,存在技术漏洞。
其次,目前出现质量问题更多是因手机软件出现漏洞造成,目前信产部对手机软件检测并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难免导致手机软件出现漏洞。
第三,销售和售后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也是一个原因,造成假货、水货、翻修手机充斥市场。在一些非正规销售场所,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手机,没有开正式发票,造成维修难、维权难等问题。不仅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给正牌手机厂商的品牌也带来很大的损失。
更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手机消费维权中最主要的“拦路虎”是手机检测。眼下,手机检测难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相关权威机构地处北京,只对生产厂家进行手机检测,地方上极少有此类机构。目前手机检测多由手机厂商操作,容易出现厂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公信力不高。当消费者购买的手机出现故障要求“三包”时,销售商往往称是“人为损坏”,不予保修或不退换。如果消费者坚持索赔,经销商则要求消费者自己去鉴定,而权威机构高昂的检测费用又成为消费者迈不过去的“门槛”。
手机投诉良药何在?
手机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广大手机用户的切身利益,如何使手机投诉的“高烧”退去,解决质量问题是首要任务,政府部门从源头上管制手机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针对当前手机市场存在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问题,一方面要完善政府的监管职能,健全手机投诉预警机制,及时准确获得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信息,建立手机质量和服务情况的通报机制,督促企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严把手机进网关,在各个环节上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理顺管理职责,加强协作配合,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监管。
与此同时,广大手机用户在选购、维修手机时要多加注意。在购买手机时要慎重,不要过分追求手机的外观、功能和价格,应选择重信誉、重服务的合法经销处购买正规品牌手机,以减少维修的可能性;另外,出现问题时应带上相应票据到相关部门立即实施维权行动,不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