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无法成新动力 波导扭亏为盈需早转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国家发改委10日发布公告核准同意长丰集团与波导科技集团合资建设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发动机15万台。虽然是控股股东承建该项目,但受此消息影响,波导股份次日还是出现大涨,每股报收5.65元,涨幅达到9.71%,为近20天以来最高;随后三天,虽出现过小幅波动,但收盘价都能保持在每股5.42元以上。显然,“发动机”多少还是提升了投资者对波导的信心。
“战斗机”需要新动力
手机是波导的主营业务,波导曾因一句“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词让自己一跃成为国产手机老大,并几乎成为国产手机的代名词。今年以来,在手机制造业利润不断下滑和国外竞争对手疯狂反扑的双重压力下,波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波导公布的200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1-9月净利润亏损额2.71亿元,并预计全年将继续出现亏损。
事实上,不仅仅波导处境艰难,夏新等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也是如此。在当前的国内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已经全面处于下风,市场主导者依旧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爱、多普达等外资厂商。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除台资外的国内手机厂商共38家,销售GSM手机共7871万部,占全部GSM手机销量的22.6%,仅为诺基亚GSM手机市场份额的62.3%。市场份额下滑到这一地步,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是巨大的梦魇,对于曾经的国产手机领军者,波导所遭受的打击也很大。
对于企业而言,短暂的亏损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波导前三季巨亏一度让投资者失去信心,甚至有业内人士据此判定波导手机将从此一蹶不振,但不管怎样,波导确实到了该寻求新动力的时候了。
转型做汽车或将再入“红海”
转型,或许是近期国产手机厂商探讨得最多的问题,但是究竟该转向何方,如何实施转型,似乎并没有一个国产手机厂商提出过清晰的思路。此次控股股东波导科技集团与长丰集团合作建设汽车发动机项目,被业界认为是波导向汽车业转型的标志。
在利润不断下滑、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手机厂商将很难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转型是必然的结果。波导难道真的决定像业界猜测的那样,将重心向汽车业转移,边缘化日益亏损的手机业务?如果真是如此,至少从目前来看,转型汽车业并非是波导的明智选择。
众所周知,汽车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比手机业还要惨烈,尽管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依然很大。如果一定要跻身其中,波导到底有多少胜算让人担忧,毕竟无论是汽车设计、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层面还是运营经验等方面,身为门外汉的波导都很难给人以足够的信心。
汽车之路异常凶险,这是可以预见的,幸好波导并未就此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道路。据《北京晨报》报道,波导股份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依然会继续负责生产、研发手机。由此看来,波导或许也认为转行汽车无异于再入“红海”,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非走不可的地步。
波导应早确定转型战略
近两年来,国产手机厂商在国内市场很难占到优势,波导、夏新等纷纷将重点转向3G领域,并着手进行海外拓展,但成效并不明显,转型势在必行。
国产手机厂商依靠转型走出亏损并非没有先例。东信和熊猫电子是两家昔日的手机厂商,而它们早早就放弃了手机业务,并据此迅速摆脱了原来的亏损状态。但东信和熊猫电子选择的是彻底放弃。波导显然不会这么做,手机业务虽然处于巨亏状态,但毕竟公司的竞争力都集聚在手机上,与上述两个公司实施转型前的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究竟将如何实施转型,迅速实现扭亏为盈是波导面临的巨大难题。
转型并不一定要转行。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前景抱很大希望,但这并不表明投资者看好波导进入汽车领域。既然波导并未将汽车定为目前的转型方向,“发动机”暂时也不是波导扭亏为盈、再次腾飞的新动力,那么波导就应早点确定转型战略,并付诸实施,以免资本市场对公司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