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拆分的重组方案难以达到竞争目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固网运营商受限分业经营政策只能发展固网业务的历史有望结束。近日,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关于“抓紧研究电信企业全业务改革模式”的讲话令固网运营商有望突破传统固网业务领域,毕竟在移动运营商咄咄逼人的抢客风潮下,坚守传统固定电话领域,将使固网运营商的道路越走越窄。运营商期盼多年的全业务经营愿望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对优化电信业市场竞争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各种重组版本纷纷浮出水面时,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重组方案是否可行,但不难发现,无论如何重组,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电信业目前日益严峻的市场失衡局面。因此,政府在此时表态加快发放全业务经营牌照,对各电信运营商尤其是深处困境的固网运营商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
拆分是个沉重的话题
“重组只是重新分堆,无非就是一堆还是几堆的问题,终究还是‘烂土豆’,怎么折腾都不会有好结果。”知名电信学家阚凯力语出惊人,这一番“烂土豆”理论丝毫不逊色于其半个月前“拆分中移动?白给我都不要”的爆炸性言论。
其实,对重组持这一态度的专家不在少数,不少专家在谈到“如何解决电信业失衡问题”时总是不约而同地回避“拆分中移动”这一最新出炉的重组传闻。因为对于“拆分中移动”这一重组传闻,很多专家都认为可能性不大,究其原因,应归结为中国电信南北分拆遗留下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专家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行政拆分改革消极影响的担心,拆分不是最优方案。
拆分的确是个令人感觉沉重的话题,甚至有媒体推出了《“谈拆分中移动”是摸老虎屁股吗?》这样的评论性文章,“必须要拆中移动,不管情感上多么不得已,我们都无法继续回避。”的确,无论情感上多么不舍得,只要能达到优化市场竞争的目的,再难的重组方案也要痛下决心,毕竟,电信业的失衡问题是摆在眼前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不拆分将加大重组难度
一些长期研究电信经济的专家相继提出,应引入新的投资主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优化电信业市场竞争结构。这一提法在理论上的确有很大吸引力,既然现有的运营商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中移动形竞争成抗衡之势,那就吸引外来的运营商加入竞争队伍,以期对中移动构成威胁。但在中移动一家独占的情形下,试问有哪家有实力的企业敢进入这个“天秤”早已倾斜的失衡市场。相信,计算过成本之后,很难有如此实力的企业敢作为新进入者加入竞争,毕竟,中移动世界500强的资本实力、庞大的用户资源、多年的运营经验都会加大新进入者的投资成本。
此外,给固网运营商发放全业务牌照也是不谈拆分的重组思路之一。全业务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固网的经营困境,但却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分业经营本身就是一种人为造成的局面,固网运营商为什么不能搞移动业务呢?由于电信经济本身的特点,一旦授予固网运营商牌照,还必须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持,否则固网运营商即使拿到移动牌照也不可能竞争得过现有的移动运营商,因此,政府应对新进入者进行相应的扶持。但备受政策扶持的中国联通在享受了十几年政策优惠后也依然难以真正实现双寡头竞争,这也让人不禁对不先解决绝对市场垄断就进行非对称管制的成效持怀疑态度。
仔细分析一下,不谈拆分而力图形成有效竞争的重组方案都存在不少硬伤,如何在保留中移动与优化市场竞争结构两方面达到平衡,真正形成三家左右的实力均衡的全业务运营商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电信业因严重滞后的分业经营偏离了有效竞争的轨道,因此,对于当前严重失衡下的现状,市场经济理论上的各种解决方法都显得有些无力。
实事求是最科学
电信业改革没有一劳永逸,最优方案不等于最佳方案。国内电信市场在打破原中国电信一家垄断之后,失衡格局愈演愈烈,而从2004年讨论至今的重组议题却一直在对各种方案的激烈争论中原地踏步。
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中国电信市场竞争失衡的状况很严重。现在,必须要政府介入,市场本身的力量已经不能调整,重组是必须的。据他分析,新的市场进入者加入这个市场并实现有效竞争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仅资金成本巨额,而且可能错过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算。他建议,在现有基础上重组比较合适,形成两到三家可以和中移动抗衡的企业是重组的核心环节,此外,还可以借鉴韩国对主导运营商市场份额加以限制的政策。
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电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绝对无法忽略中移动一家独占市场这一客观事实,因此,在重组的过程中也无法回避这一现象的存在。在解决绝对市场垄断靠任何忽略中移动的重组方式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回避中移动的重组方案无疑将加大重组的难度。因此,重组没有最优方案,必须当断则断,痛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