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制造业处境尴尬 中兴华为海外释放风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通信业支柱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今年来表现一直欠佳。在日前信产部公布的《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再次延续前几个月的低迷状态,处境十分尴尬。
面对整个行业的尴尬地位,一些较大的通信制造商如中兴、华为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化解国内电信运营市场失衡、3G牌照迟迟不发等影响。
制造商处境尴尬
数据显示,1-10月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实现收入6051.3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比全行业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
而由于目前中外通信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市场国际化,本土企业边缘化,外资企业实施“高端抢利润,低端占市场”的策略,本土企业压力倍增。
在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市场上,关键技术、销售和服务网络大部分控制在国外巨头手中,本土企业仍然处于劣势,在高端产品和关键设备上难以左右全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企坐享利润大头。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控在几大国外巨头手中,几十家国内厂商只能争抢剩下的市场份额。
三大原因制约发展
通信制造行业为什么会出现增长疲软的走势?这与当前运营市场失衡、3G牌照迟迟未发等原因有着一定的联系。
首先,运营业严重失衡。由于电信业失衡局面呈加速态势,造成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银根缩减,直接导致下游厂商获益减少。
其次,我国对3G发展前景及政策意图的难以把握使今年各大运营商均没有明确的3G投资预算,同时,各大运营商对现有网络建设的投入有所顾忌,使得我国整个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等待3G的相对真空期,从而拖累了相关通信设备商经营业绩的提升。
再次,由于研发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虚弱,我国通信制造企业只能跟踪研究短期应用技术,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明显不足。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投入3G的研发资金均达数十亿美元,国内设备制造商在这方面的投入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没有核心技术,根本没有竞争后劲。
海外释放风险
我国通信制造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核心技术水平,从解决深层矛盾入手,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通信制造商要加强自主技术的创新。厂商要坚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建立层次分明、科学规范的创新体系,解决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顺利实现确立自有核心技术、成果孵化、持续创新、规模经营的技术创新之路。
进军海外,释放风险。华为、中兴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凭借多年3G技术研发优势,其终端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主流3G运营商市场,出口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海内外市场的双重增长使2007年中国3G终端出货量大增。其中,中兴三种3G制式均有多款成熟商用的产品推出,并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WCDMA手机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0%;CDMA2000产品已进军加拿大和欧洲等市场。
中国电信市场全面放开之日,便是中外企业竞争加剧之始,国内制造业要固守本土市场,更要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