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即将进入全业务竞争 产业格局或深刻变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全业务运行牌照发放提上日程,中国电信业内各大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
紧张气氛来自监管层对形成全业务竞争局面的日渐明朗。11月18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主管部门将积极推进早日发放全业务牌照。
所谓电信业的“全业务竞争”,即目前以移动业务为主导的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可以从事固网业务;同时以固网为主的运营商如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也可从事移动业务。
一张小小的牌照,却事关整个电信业竞争和发展格局。因为只有全业务竞争,各运营商才称得上真正站在同一竞争平台上,其对于电信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变革,而变革的起点,恰恰是中国移动产业发展20年。
单一业务下的固网萎缩
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全业务竞争提上日程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
事实上,随着20年来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扩张,固网业务的萎缩态势十分明显,在中国9亿电话用户中,移动用户比例不仅已超过50%,而且拥有了世界级别的网络规模和网络质量,以及令世界所有通信业同行羡慕不已的庞大客户群体;在移动通信的替代效应下,固网业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在不断下降。
在设备制造商眼中,固网终端利润微薄、市场暗淡;在运营商眼中,固网业务价值提升缓慢,增量不增收;在用户眼中,固定电话远没有手机智能便利。
“移动、联通的单向收费套餐优势明显,对我们固话业务的冲击很大,如果没有ADSL业务的补偿,我们的日子会更加难过,很多收入都是来自固定电话的月租费,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每月几乎不拨打固话,而且这种‘零拨打用户’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一位固网运营商的营业厅经理告诉本刊记者。
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0.9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6.88亿元,不足中国移动净利润的五分之一。今年前8月,全国手机用户月均增加682万户,而固定电话用户的月均增长量仅为57.9万户。
“我们的业绩长期徘徊不前是客观事实,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移动业务经营权,我们面临的就是不公平的竞争,这是导致我们目前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后的我们可以摆脱困境,也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的便捷服务,最简单的比如实现号码合一和账单合一等”,这位经理解释说。
由于移动业务对固定业务的替代作用,世界范围内的固网电信企业都面临着固话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不断萎缩的难题,固网和移动的融合成为电信领域全球性的趋势。
专家指出,固网有自身的优势,移动网也有弱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补充。小灵通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在于具备移动与固话双重特点:基于固定电话网络的小灵通经济实用,同时又是具有移动功能的通信方式。
固网覆盖比较密集、成熟度高、传输质量比较好、保密性强,技术基础扎实,所以在发展中需要在业务面上拉长应用服务的链条,可以借鉴移动通信利用技术平台,集合众多的内容服务商及终端厂商,形成价值增值链。
全业务将深刻影响产业格局
随着全业务运营商时代的日益临近,各大运营商都面临全业务竞争的战略选择。基于整合移动与固网资源的变革将为业界提供新的想象空间和新产业价值链基础,同时也将会深刻地改变中国电信产业的整体格局。
未来全业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将体现在网络、技术、业务等各个方面,全业务运营商能否让用户体验到二者融合的真正价值是决定全业务运营商成败的关键所在。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现有的业务和网络状况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各运营商主要的业务收入还是语音业务,所以围绕语音业务的市场争夺无可避免,同质竞争特别是语音服务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奚国华表示,当前转型与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主题,这关系到整个行业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移动通信基础运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业务创新,加快推进从传统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不但要提高综合实力,而且要把握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的观念。
在不断完善网络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系统集成创新、产品与服务支撑创新,积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加快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不断提高非语音业务的比重。构建更加紧密、成熟、完善的产业价值链,带动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全业务运营商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国内消费者,因为未来的市场环境不仅要求运营商提供更为完善的网络、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有更低廉的资费。
北京邮电大学的吕延杰教授认为,这几年电信的资费持续在下降,这是因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效益以及旺盛的需求带来的。但是,我们的资费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我们国家的资费跟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起来,还有一些偏高,应该相应地调整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