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对漫游费心态各异 折射电信业深层矛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信产部联合举办的“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上最终方案的难产,一时引起各方的不同表态。
作为取消漫游费的最大受益者,消费者代表毫无疑问赞同第二套方案,并期待方案早日实行。而作为实行漫游费的最大获利者中国移动参会代表却也表示,将支持新资费政策早日实施。
而作为事件配角的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和国资委却表示对此方案难以接受。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局处长陈炳立更是在发言中表示,国资委认为第一个方案合理,希望降得越少越好。
漫游费下调的最大受损者中国移动反而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乍看起来大悖常理,却正好揭示了目前严重失衡的电信市场结构。
取消漫游反能巩固移动垄断地位
手机漫游费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其他各个国家也都有或曾经有过手机漫游费。例如,沃达丰在英国的漫游费是0.29美元,德国是0.3美元,意大利是0.25美元。
在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电信业的竞争同样激烈,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群,各个运营企业推出了与其市场策略相对应的竞争方案,例如同网同价。同网同价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竞争策略,只要在同一运营商网络覆盖的地方,都没有漫游费,但是打到外网是要额外收费的,这就提高了运营商的竞争能力。
但同网同价实际上会形成大的移动网络的垄断。通信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因此,在实际竞争当中往往因为规模的不对等形成市场竞争的不对称,容易形成垄断。所以,漫游费的适度存在是为了对电信业垄断实施管制。
这也就不难解释,尽管暂时的利润会受到影响,中国移动却依然支持降低漫游费,因为这能够进一步加固它的垄断地位。
单向收费前车之鉴需警醒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表示,“取消长途话费的说法过于理想化,事实上并不可行。如果移动运营商同时取消了漫游费和长途费,那么受打击最大的不是中移动和中国联通,而是所有的固网运营商。”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即漫游资费下降,受打击最大的不是中国移动,而是中国联通和固网运营商。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中国移动200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改单向收费虽然导致部分话费损失,但因为业务量的扩大,其总收入和总利润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1月-11月,移动电话用户增幅达到18.5%,达到5.39亿户,而固定电话用户为3.69亿户,同比下降0.3%。
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四大运营商最新公布的2007年12月用户增长情况显示,中国联通公司GSM网当月新增用户比11月减少了6万户。当前,移动替代固网的趋势显而易见,中国移动更是一家独大,处于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
固网运营商一直面临着用户大量流向移动运营商的问题。一旦移动运营商完全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固网运营商长话业务将因价格倒挂而无以为继,这将对固网运营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影响到企业员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国计民生问题。
方案难产根源在于电信结构失衡
此次漫游费调整方案迟迟难以出台,其根源就在于行业结构失衡。截至1月23日,中国移动的市值为2.4万亿港元,保持着全球第四的位置,超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市值之和的3倍。
中国联通代表在会上表示,中国联通资产负债率高,赢利能力有限,第二套方案超出了中国联通的承受能力。大幅度降价后显然会进一步加剧电信业竞争失衡,使电信业在一家独大的轨道上越走越远,造成其他运营商发展停滞,从而损害消费者的长期利益。
调整移动电话漫游费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电信资费下降问题,而应该与电信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来考虑。当前,解决电信业市场失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就表示,尽管资费问题看来很小,但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是主张资费调整不要幅度太大,国家要在相应的产业政策方面,尽快地发放移动牌照,这样企业能够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能够去竞争、发展。”
面对电信业日益加剧的市场失衡问题,只有尽早将其拨正,形成真正的有效市场良性竞争,才能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促使电信资费实现真正的下降。当年,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作为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对手机单向收费的推动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见,进一步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将是实现合理资费的最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