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升电信改革 有效监管利好民生成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届“两会”中,继中网通董事长张春江大声疾呼加快加速推进电信企业重组后,新组建的“工业信息化部”随即聚集了社会各界的眼球。且不说重组究竟还要让业界等待多久,也不论“大部制”的今后发展如何,首要肯定的是,全业务运营和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全行业的迫切要求,电信改革这一市场拐点的产物,正大踏步地引领整个中国电信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中,电信资费、互联互通、市场竞争、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加上不久前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和灾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民生问题显然是本届“两会”的重要关注点,也是 “3•15”消费日的主旨要求,更是电信改革和电信业长远发展的根本目的。
就中国电信业现状而言,民生问题暴露出的是电信市场竞争与监管存在的诸多弊端,因此,实行有效监管成为未来电信重组和“大部制”改革后均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
目前,国内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公司间的同质、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建设等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的自身问题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中盲目过度的份额争夺,再加上电信市场偏低的开放程度和国有资本对电信监管职能的制约,中国电信业的活力显然无法得到真正充分有效的发挥。对于 “3•15”消费日而言,备受关注的资费、服务等民生问题越来越期待方案成熟的电信重组的早日到来。
改革后的电信市场首要面对的是什么?落实政府职能,健全完善电信业行政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壁垒,规范协调部门分工合作,创造条件让群众更有效地分享电信改革的成果,这是对电信监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亟待解决的资费、竞争、服务等一系列民众关注的焦点从本质上说正是对有效电信监管的呼唤。“后退一步,站高一步”这是一种监管的理念,我们由此应该思索的是“政企分开、监管独立”这一体制改革方针。没有监管机构的重新定位和权职明晰的行业运作,也就没有规范合理的全业务运营格局和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当然,利好民生不等同于无视企业盈利,加强监管更不等同于“闭关锁国”。如何找寻二者间的最优平衡点也是今后电信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重组后即将形成的全业务竞争格局和整合发展的各部门而言,放宽市场准入是重要保障。通过开放化和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增进社会福利、促进行业发展、维护用户利益,同时不断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维护电信监管的权威、公正、独立。
其次,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新整合的“大部委”中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协调信息工业化与三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电信改革漫漫前路中的重要议题。
不可否认,规范化的机构融合和创新性的技术融合是大前提。尤其对于电信国企而言,进行多元化的产权改革,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推进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研究,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应该成为利好行业与民生的长远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