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大部制”方案即将形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摘自《十七大报告》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六次国务院机构大改革,“大部门体制”改革方案正接近征求意见的尾声。目前,国务院委托相关部门进行相关专题研究,“课题报告须于1月20日前提交给国务院。”一位课题承担人前日表示。
背景行政成本造成副作用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主要存在3个不足: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仍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比较多;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职能分工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权责配置不合理;三是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配置不够科学。
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错位和交叉造成经济副作用。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前日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1999年-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1.73%。
思路普遍形成大部门体制
部门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行政活动的效能性,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行政活动的协调性。根据这一原则,有专家建议,应整合农业、交通、社会保障、能源、国土资源、文教卫等管理要素,形成大部门体制的普遍化。
例如,突破小农业的狭窄思维,实行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农田水利等综合管理的大农业模式;整合民航、公路交通、铁路运输、航运以及管道运输管理职能,形成统一管理的大交通模式;整合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的大社保管理模式;突出文教卫公共产品的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形成大文教卫管理模式等。
试点能源交通可能要先试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等人近日完成一份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课题报告。该报告建议,大部门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进行:2008年小范围试点大部制,在交通和农业等领域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机构改革;2013年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革。
有消息称,能源、交通运输将是首批大部制的实行单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对此表示,实行大部委制的具体方案,目前正在研究,确实有很多专家提议,能源关系经济大局,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在内,涉及广泛,如果统一管理,更能提高在平衡供给需求方面的效率。
新闻资料
国务院5次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1982年至今,国务院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8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由原有的67个减为60个,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国务院40个组成部门,仅保留29个;2003年,设立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药监局、安监总局等。
新闻名词
大部门体制,就是指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