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称未找到根治“响一声”电话途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响一声”电话最近又成关注焦点。
先是北京市公安局某警官称高额吸费报案的确存在,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公告宣称:电话高额吸费没有可能。一个技术上并不复杂的“高额吸费电话”问题,在得到权威部门的积极回应之后,反而走到有些尴尬的境地。业界观察家项立刚表示,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现在更应该关注的不是高额吸费问题,而是用户被骚扰和吸费问题。
运营商称高额吸费基本没可能
“从现在的计费原则和技术处理角度看,我们不认为用户回拨号码会产生巨额话费,像网上所说的每分钟上百元的巨额吸费,是没有可能的。所谓五级产业链自然也就不存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营商计费专业人士对笔者说。
为了寻得“传说中”的高额吸费具体案例,运营商和各大媒体近日相继发起了征集活动,但目前还没有结果。
中国移动业务系统支撑部的宁宇在博客中也透露,中国移动目前正积极地和媒体、公安部门沟通,希望找到一个实际的高额吸费案例。但他表示,目前仍然没有获得有效案例反馈。
据介绍,运营商目前之所以对吸费问题保持高度关注,主要考虑到两大原因,一是希望通过调查给客户一个合理解释,以免用户对高额吸费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二是运营商要替客户追查吸费幕后黑手是谁,用何种方式,从而告诉客户如何有效地防止。
走出高吸费与吸费的误区
高额吸费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一声响”电话给用户带来的骚扰却是实实在在的。碰到那些声讯类的电话,回拨过去用户也是要被收费的。
业界观察家项立刚表示,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现在更应该关注的不是高吸费问题,而是用户被骚扰和一般的吸费问题。
“虽然从计费原则来看,高额吸费目前还无法证实。但从我个人而言,只要消费者付出不想付出的费用,被诱导付费,就是吸费。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是被动受益者。”
对这一说法,上述运营商计费专业人士表示,他们其实也是电话吸费的受害者。
“从表面上看,运营商的确会从回拨电话中获得收益。但长远地看,这会影响运营商和客户的关系,降低企业形象,这是得不偿失的。”
目前仍未找到治本途径
专业人士表示,对于群发呼叫,运营商从后台是可以监测到的,“但运营商并没有查封号码的权力,目前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运营商这个权力。”
不过记者获悉,目前运营商也正在对吸费电话进行尝试性的封堵,有些用户所反映的在回拨时应答为空号的情况,就是封堵后的结果。
运营商虽然可以监测,但也只是事后查处,对用户来说,如何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笔者咨询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计费专业人士。他们都表示,虽然用户对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预防吸费的期望值很高,但目前通过技术手段的确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运营商说,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客户的反馈进行举证,最大程度地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用户的利益。
据了解,这次沸沸扬扬的“响一声”电话事件,最早起源于北京市公安局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一则警情提示。
部分网友反映,在这几个月的报道中,媒体先是铺天盖地地宣传高额吸费现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面澄清基本不存在此类现象后,又有报道说公安部门证实确有其事。“这让大家疑惑哪条新闻是真、哪条是假,到底应该相信谁?”一位网友说。
对此,项立刚也呼吁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应尽可能把存在的各种问题解释清楚,让大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此外,他表示政府和运营商也应该加强宣传工作,及时告知用户在这件事情上自身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