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通讯仍处抢建阶段 重建需时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12”汶川巨震发生后,信息的中断与逝去亲人的伤悲,同时残忍的袭向原本在山青水秀的家园中安静生活的居民。大难过后的幸存者,也因着移动、固话网络的双双中断,而与远方的家人一道忍受着无法互报平安的煎熬。
5月21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第九次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本次地震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4457个基站退出服务,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800多个基站受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的设施也遭到严重损坏,汶川等重灾县通讯中断,成为信息孤岛。
目前,灾区的通讯仍处于“抢建”阶段,“重建”尚需时日。
紧急空降
5月21日,华为公司全球技术服务工程师罗涛,终于结束了汶川城外山峦上的长达六天的苦守,登上经马尔康返回成都的汽车。
5月15日18:40,一架军用直升机,将他送上了汶川县城附近海拔约2000米的山顶。
与罗一同降落的还有5个人,分别来自中国移动、中国卫通和长城公司。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用卫星传输设备搭建临时基站,接通汶川县城周边的移动通讯网络。此时的汶川县城尚属一座孤岛。
在漆黑的夜色中忙碌了12个小时后,中国移动汶川灾区首个应急站点终于开通。16日上午,与外界断绝联系已有4天的汶川居民,终于可以通过手机向外界的家人告知平安。
类似的空降在之后几天的继续发生,仅以华为公司为例,先后21名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灾区的山峦上开通了移动网络信号。地震发生后,该公司已调集逾460名专家和工程人员前往灾区。
从一线赶回成都的华为公司项目经理刘云圣表示,按目前执行的行业标准,移动通信基站的抗震性为7.8级。如此的抗震标准,使得大部分基站的机房与铁塔免于地震中坍塌,但电力中断与传输光纤的受损,使其不能发挥原有的效用。
在光缆受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通讯信号的快速开通,运营商只有采取另一种方式——通讯卫星。
地震突发之后,救援队伍领导者手中的海事卫星电话成为灾区人眼中的稀罕物,而此番,移动运营商的应急救援,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据刘云圣介绍,前述罗涛安装的应急站点,是将手机信号转换后直接传往卫星的装置,后者在北京被专用的设备下行接入光纤,最后传往成都。
而在供电中断的灾区,发电机与燃油的供应,又成为维系应急基站运行的重要物资。
“(供应基站的)发电机,每5个小时要消耗20升柴油”,罗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在最初建立基站的时候,油料补给的供应成为很大的问题。直到后来军队进入孤岛,供给线才得到缓解。
抢建与重建
然而,与各级救灾指挥部附近常常出没的应急通讯车类似,前述的应急基站并非长久之计。卫星接入的容量限制与高企的费用,使其只能让其充当临时之用。
接近中国移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灾区前线的救援工作已从最初的救人,逐步转变为灾后重建。但对移动基站的救援,却至今仍处于抢建的阶段。
“抢建,只是为了能够通话;但重建,则是由运营商牵头,需要严谨的选址、要考虑网络覆盖和各种设计的情况”,刘云圣亦表示。
在地形图几乎重划的震中地带,重建似乎还是个遥远的过程。
刚刚从汶川灾区中撤出的罗涛告诉记者,被他临时搭起的两个基站应该还会运行很长一段时间。
上述接近移动的人士表示,在前期的第一批应急基站建立起来之后,官方的要求是运营商与设备商储备人力物力,原地待命。
刘云圣则透露,除却之前投放在山间的应急基站,华为方面另有35台同样设备已经调试好,暂放在成都的库房里。
显然,重建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