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6项措施加快地震灾区工业生产恢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一阶段工业生产恢复情况。据对四川灾区的初步调查,已恢复和在1个月内可恢复生产的受灾企业约占51%,1~3个月内可能恢复的约占25%。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灾情损毁情况进行核实,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生产恢复工作,同时加强生产恢复与灾后重建的衔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生产恢复组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牵头单位,由发改委、财政部等17个部门组成,任务是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灾情损毁情况进行核实,指导制订恢复生产方案,落实扶持资金物资等。截至6月4日16时的统计,四川受灾工业企业达20746家,经济损失达201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停工1324家,规模以上企业复产3488家。德阳、成都、绵阳、广元、阿坝、雅安6个市州受灾企业18520家,占总数的89.3%;经济损失1950.4亿元,占总数的97.0%。陕西工矿企业因灾损失16.2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停工92家,规模以上企业复产291家。甘肃工矿企业因灾损失2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停工97家,规模以上企业复产152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要求以四川为重点,尽快摸清工矿企业灾损情况。5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工业主管部门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工矿企业损失情况调查。5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出5个调研工作组实地了解企业损失情况,并对重点企业进行灾害评估,提出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初步安排。目前,联合调研组已实地调研了231家企业,听取了阿坝州工业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汇报,协助成都市经委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工业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方案》,提交了《雅安市工业企业灾后生产恢复方案》。
目前,灾区工业生产恢复工作思路已初步确定,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坚持企业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广泛援助。对灾害损毁要科学评估鉴定,恢复重建要科学论证,分类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周密安排,抓紧分批恢复生产。在恢复生产中要努力做到与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抗震救灾相结合确保重点,与防灾减灾、确保安全相结合。下一步,拟采取6项措施加快工业生产恢复步伐:
进一步摸清情况,分类指导组织恢复。在已派出5个工作组调研的基础上,配合地方政府部门组织技术力量,指导重点企业对厂房、设备加快鉴定,分批抓紧制订复产方案。需要重建或移地重建的,将纳入灾后重建规划。
抓紧恢复生产要素企业生产。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电煤、成品油、天然气的调运力度,加快电力系统抢修进度,优先恢复发电、供气、供水、煤矿等生产要素企业生产,为全面恢复工业生产创造条件。努力确保救灾、重建物资相关企业的恢复生产。以安置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夏收夏种、灾后重建所需物资为重点,协调解决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产品运输等突出问题,加紧组织帐篷、活动板房、食品加工、消毒杀毒用品、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建材等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对重点骨干企业,要组织力量专门制订生产恢复方案,组织企业对口支援和协作,实施“一厂一策、重点帮扶”。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制订符合实际的扶持政策,优先恢复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生产。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坚决淘汰,鼓励转产。
加快工业园区恢复,推进产业集聚。在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具有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组织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和企业实施对口支援、产业转移,采取联合、兼并、重组、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