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信:重组未毕小灵通去向无定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工信部对4月份统计,小灵通用户数比上年末劲减505.7万
●广东电信称,重组未完结,总部还没有统一的口径
●电信专家称,小灵通维护成本高,“实际上运营商没赚几个钱”
“有事呼我。”随着寻呼机市场的自然消亡,这句90年代风靡一时的潮流用语早已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有事打我小灵通,接听不要钱。”近年来,这句话随着几大运营商变相的“单向收费”策略,也几近绝迹。“有事呼我”没人说了,寻呼机也没人用了,那小灵通呢?
工信部近日发布《2008年4月电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目前全国无线市话用户为7948.8万,比上年末净减505.7万户。投身我国电信业40年的资深电信专家、广州特司达通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廖晓滨则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全国小灵通用户仅4800万户,不到高峰期的一半。
随着电信重组的消息在坊间迅速传播开去,购买了联通CDMA网络及业务的中国电信还会保留小灵通业务吗?仍在使用小灵通,甚至可以说留恋小灵通的本地用户纷纷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广东电信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重组尚未完结,关于这个问题,总部还没有统一的口径。廖晓滨则认为,从市场面和技术面来看,小灵通退出市场是早晚的事。几乎大部分被访电信专家都持这一观点,但他们同时指出,可以肯定用户不会因此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小灵通走向悬疑未决
5月23日,传闻已久的运营商高管调整名单终于尘埃落定,同时中国移动公告称将与中国铁通合并。6月2日,中国联通完成了两网分离,以1100亿元的价格将CDMA网出售给中国电信,并宣布以换股的方式合并中国网通,中国基础电信业新一轮重组正式拉开大幕。
银河证券电信行业分析师王国平告诉记者,“重组后运营商的竞争将会逐步转移到服务质量上来,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刚刚开始的重组对普通用户而言是那么遥远,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由电信重组引发的民间第一波思潮已经出现———中国电信购入CDMA、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合并,在GSM和CDMA两大固话运营商朝思暮想的移动通信业务面前,原有的小灵通业务将何去何从?
“电信重组后小灵通还能不能继续用呢?”近日,家住黄埔的小灵通用户杨先生向本报记者提出疑问。杨先生一直是广东电信的小灵通用户,使用小灵通已有4年时间。据了解,目前广东共有850万小灵通用户,但已远不如巅峰时期。市场反应已说明了一切,再加上将拥有技术上更为优秀的CDMA网络,中国电信要放弃小灵通业务似乎也成了情理中事。
广东电信官方回应记者称,目前重组尚未完全结束,关于这个问题总部还没有统一的口径。记者则从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处获悉,对于小灵通的未来,公司早已有过多次讨论,但还没有可以公布的定论,“毕竟从购买CDMA网络到正式运营至少还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该人士补充道,可以肯定的是在网的小灵通用户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小灵通会走寻呼机轨迹?
电信的回应让杨先生松了口气。但他仔细想想,当年购买小灵通完全是因为打电话便宜,且接听免费。而现在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资费不断下调,某些子品牌及套餐的资费已让小灵通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时,自己使用小灵通更大的因素在于懒得改号码,或许还有一点点留恋。
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留恋也出现在手机零售店老板王强的身上。他打开办公室的抽屉,拿出一部颇为残旧的摩托罗拉寻呼机,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自己当年是靠卖寻呼机起家的,也因为这部寻呼机,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机会。“现在留着做个纪念。”
寻呼机的现在,或许就是小灵通的未来。
1983年,国内第一家寻呼台由当时的上海邮电通信开发服务公司(国脉前身)创建。1991年,上海又率先开通了中文寻呼系统。到上世纪90年代末,寻呼机已可谓普及神州大陆。1998年全中国的寻呼机用户突破6546万,名列世界第一。然而,5年后的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破2亿户大关,而全国无线寻呼用户减至1973万户。2005年3月,中国联通向信息产业部正式提交报告,申请退出寻呼业,原因是寻呼业务近几年每年的净亏损均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小灵通高峰期达9000万用户。”廖晓滨告诉记者,8年了,自己与电信及网通有关人士交流时问起过“小灵通是否有收回成本”的问题,但未得到确定的结果。“小灵通的基站都是通过有线连接起来,维护成本相当高。”廖晓滨称,从我国小灵通发展轨迹来看,的确有惊人的高速增长,拥有千万级用户,但实际上运营商没赚几个钱。
小灵通或因技术演进消失
小灵通市场的萎缩、利润的下滑,中国电信又刚刚为CDMA网络及业务支付了1100亿人民币。这一切看来与“重组不会影响小灵通用户”有些矛盾,甚至是违背经济原理和市场规则的。关于这一点,中国电信并没有说明。但廖晓滨认为,小灵通在技术、市场的演进过程中必然会慢慢消失。
据廖晓滨介绍,2000年,工信部的前身信产部统计发现,我国电信增长率第一次低于10%.此时,中国电信提出需要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在不触及我国移动通信牌照的情况下,ITU(国际电联)中不属于移动通信而属于无绳电话的小灵通自然成为中国电信的选择,作为有线市话的延伸。而中国电信更希望获得的,自然是真正的移动通信业务,就像CDMA.
关于小灵通的未来,目前业界盛传的两种方案包括:1、中国电信目前针对小灵通的具体方案包括在获得CDMA网络后,鼓励小灵通用户不改号转C网;2、在获得移动牌照后升级网络,让小灵通用户也可以实现全国漫游,然后与CDMA用户一同过渡到3G.
廖晓滨认为,无论是技术演进还是市场选择,第二种方案不可能。“小灵通又称PHS,源起日本,但已是被淘汰的技术,肯定是生产力,但不是先进生产力。”他指出,拿小灵通的人是希望可以移动通话的,当然也是希望能快速移动通话,在这方面CDMA优于PHS.
廖晓滨指出,在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小灵通用户会有三种发展趋势。第一种用户想要更多的服务,包括数据业务、多媒体等等。此时小灵通无法满足,但又对电信服务满意,便会在中国电信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捆绑业务策略下转向CDMA网络。第二种用户会选择离开网络,去选择GSM甚至TD-SCDMA这类3G网络。第三种用户愿意继续在网,使用小灵通业务。他认为,从运营商的角度,只要短时间内小灵通还拥有相当的用户,也就是第三种时,网络是不会停止运作的,一定会被妥善处理。[!--empirenews.page--]
至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对小灵通用户转网给予的支持政策,廖晓滨非常有信心,“小灵通这种相对落后的技术,也能发展到9000万用户的规模,说明他们的市场能力非常强。”电信业观察人士郑强也有类似的观点。“运营商有心引导,资费、先进的网络和功能都会是途径。再加上用户的需求,平稳过渡只是时间问题。”
重点
中国电信小灵通两大猜想
1、获移动牌照后升级网络,让小灵通用户也可实现全国漫游,然后与CDMA用户一同过渡到3G.
可能性:★
“分析”:这意味着在运营CDMA时,中国电信还需持续投入小灵通网络,如何协调两者关系相当困难。小灵通维护成本极高,运营商利润低,产业链极单薄。
2、鼓励用户转网CDMA 可能性:★★★★
中国电信获CDMA网后,鼓励小灵通用户不改号转CDMA网。其一,不影响用户使用习惯;其二,能在更先进的CDMA网络上给客户更多的功能选择;其三,将小灵通用户平稳过渡为移动通信用户。
“分析”:其他运营商在资费上的调整让小灵通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加上无法漫游、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前景并未被看好,业内不少观点认为引导小灵通用户转向CDMA网络是中国电信的明智选择,小灵通将像无线寻呼业务一般,因为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导向而逐渐消失。
名解
小灵通
小灵通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他来自日本,学名PHS.PHS是日本开发的网络系统,日本人称之为“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个人无绳市话系统,于1995年7月开通运营。它可以在流动中接听、拨打电话。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需要建大量的信号站,通话效果差,不容易漫游,一旦车速超过60公里,基本就不能通话了。
中国最早对小灵通发生兴趣的人是人称“小灵通之父”的徐福新。上世纪90年代末,电信重组,中国移动被剥离。从信息产业部的政策看,移动通信只允许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经营,中国电信和后来的中国网通只能充当看客。时任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了解了日本发展流动市话(PHS)的信息,突然眼前一亮,流动市话就是让固定电话移动起来,既不违反政策,又为中国电信发展“移动通信”业务找到出路。
纵览
小灵通发展大事记
1997年12月
浙江余杭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小灵通”网,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每分钟资费0.2元。
2000年6月
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这标志着信息产业部限制小灵通发展的政策有所松动。
2002年8月
小灵通在全国已经开通了200多个地市,系统网络容量1100多万线,网上用户数超过600万。
2002年12月
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消息称,“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地区全面开禁。
2003年3月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媒体表示,对“小灵通”不鼓励不干涉。
2003年3月
“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限制。
2003年12月
我国北方10省市区“小灵通”实现短信互通。
2004年9月
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两大电信运营商总计拥有小灵通用户已经超过6200万,并实现全国短信互通。
2005年5月
机卡分离小灵通上市,广东地区则率先在广州、惠州、肇庆三地进入试商用阶段。
2008年3月
用户发短信给小灵通用户,取消106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