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再度表态支持TD 呼吁加强商用进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6月2日消息,在近日举行的“2008 TD-SCDMA演进及LTE国际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三个部委的相关官员同时对TD-SCDMA发表看法,认为TD-SCDMA方面目前进展总体顺利,并再次重申将继续支持TD-SCDMA的发展;另外,上述官员呼吁加强TD-SCDMA商用进程。这是几个部委主管官员自4月1日TD-SCDMA试商用放号以来首次发布看法。
三部委官员肯定TD进展
自TD-SCDMA试商用放号以来,有关这个国产3G标准的不利消息不绝于耳,关于TD-SCDMA的研讨会也很少进行。但是,在5月31日至6月1日举行的“2008 TD-SCDMA演进及LTE国际峰会”,三大主管部委的司局级官员齐刷刷到场。
首先发言的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充分肯定了TD-SCDMA“开发速度之快,产业成长之迅速,超过了外界预期”。他说,“今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开始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标志着TD-SCDMA已经跨入市场化的新阶段。我们充分相信TD-SCDMA标准将带动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会高技术产业司巡视员綦成元则认为,从已经完成的规划网络应用实验和正在开展的试商用情况看,TD-SCDMA的系统和终端设备已经逐渐的成熟,各个方面的应用正在不断的完善。而且,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八个实验城市开展TD-SCDMA网络向HSDPA升级的工作,技术的演进和网络升级的进展也都比较的顺利。
原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则说,2008年4月1日TD-SCDMA开始进入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产业发展呈现了明显的加速之势。这些也都增强了各界对于发展TD-SCDMA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更为可喜的是标志着TD-SCDMA产业化水平的终端产业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大大加快了TD-SCDMA商用终端的产业化进程。
据悉,截至2008年5月30日,已经有19家终端企业的29款TD终端(包括TD-HSDPA数据卡)取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6家系统厂商取得了TD-HSDPA全系列设备入网许可证。
会上透露的获得入网许可证的TD终端是,重邮TD-HSDPA数据卡TCN203,大唐TG1000、数据卡DTM5722,飞利浦TM700,华立通信8310,华为S220、S330、S660、数据卡ET608,海尔T300,海信T68、T66,龙旗TD290,联想TD800,LG KD876,摩托罗拉L800t,三星L288、I688,TCLU398,UT斯达康D60,熊猫TD988,夏新T5,新邮通N268、TD-HSDPA数据卡H301,宇龙酷派6260,中兴U85、U980、U981、数据卡MU318。
重申支持TD发展
会上,三大部委主管官员还重申支持TD-SCDMA的发展。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明确表示,“科技部对TD-SCDMA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态度是始终如一的,我代表科技部高新司重申,我们将继续支持TD-SCDMA的发展,并希望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参与到TD-SCDMA产业相关产品的开发当中来”。
原信产部科技司司长张新生则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思路,因此,TD-SCDMA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他还把TD的成功提升到新的高度,认为“TD发展还将对我国其他相关领域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巡视员綦成元则说,“作为国际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的TD-SCDMA产业链已经逐步成熟,成为了世界3G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坚信,TD-SCDMA产业必然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全球通信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呼吁加强TD商用
上述三大部委的官员还对TD-SCDMA商用的下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巡视员綦成元在其对TD下一步重点工作的四点看法中第一点就提出“要加强TD-SCDMA商用进程”。
他建议,“有关方面应该抓紧研究解决前一阶段TD-SCDMA规模网络试商用当中发现的终端质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加快启动TD-SCDMA规模商用实验。电信企业要进一步的加大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力度,研究把握客户的共性和个性的需求,加快开发和用户联系紧密的3G新型业务,提出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逐步的优化网络和服务,加快TD-SCDMA的成熟化发展。”
原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则提出,在推动TD-SCDMA等3G技术的发展中,要促进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以及芯片厂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合力,提升中国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TD-SCDMA在中国大发展。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则说,“我们希望TD-SCDMA在不断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和性能,扎扎实实地做好TD-SCDMA的演进产品,形成产业和市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