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编者按:《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了。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正式组建,不仅对于我国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工业、通信业、信息化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快速跃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报从今天开始,围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一思想 履行职责”、“探索大部制 创新机构设置”、“完善工业管理体制”、“找准两化融合切入点”、“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通信业”、“转变职能 创新管理方式”、“加快融合 转变作风”等主题发表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深刻把握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将要长期面对的艰巨而繁重的战略任务,也是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肩负的重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中国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深化,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业正在从传统的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在不断巩固和强化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加快转移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目前战略资源日益短缺,进入了高资源价格时代,走发达国家廉价资源支撑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已不现实。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广泛普及,重塑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重要结论,是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现实选择,是全面总结国内外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经验教训后做出的重大决策。
深刻领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实质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经济竞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总结5年来的实践,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又丰富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加快两化融合;二是工业化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走绿色工业化之路;三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四是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协调发展,走高质量工业化之路;五是工业化和全球化协调发展,走国际化市场之路;六是工业化和服务业协调发展,走繁荣现代服务业之路。这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将要面临并需要认真协调解决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体制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我国工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认真抓好工业自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同时要探索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手段。特别是要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深度开发生产、流通和其他经济运行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率。[!--empirenews.page--]
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发展模式。我们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放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要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探索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工业模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业是全球科技竞争的主要战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内容。今后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也是解决我国整体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围绕高新技术、重大装备、环境资源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开发并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大飞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找准切入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当前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加快研发设计、生产流程、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中央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国家决定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方向,也为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体制保障。
五是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推动“三网融合”,加快电信业务向信息服务业的全面转型。要抓住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机遇,实现软件和服务外包的跨越式发展。要抓住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加快普及的机遇,通过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加快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极具挑战性的探索与实践,道路艰辛而复杂,任务艰巨而紧迫,需要全行业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