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重组后互联互通遭遇新挑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遭遇,139的手机号打不通133的手机,132的手机号打不通138的手机,这就是互联互通的问题。近年来,国内电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几大运营商之间打的不可开交,而异常残酷的市场竞争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当这种合作所带来的利益远不如直接进行垄断竞争带来的好处多时,互联互通就很容易被束之高阁。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遭遇,139的手机号打不通133的手机,132的手机号打不通138的手机,这就是互联互通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运营商时有以互联互通为武器,限制和打压竞争对手。今天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互联互通将有再次遭遇垄断黑手的可能。
都是利益惹的祸
重组后,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越发复杂,企业利益驱动下的市场冒险是企业逐利的本能,为了争得市场利益,运营商很可能会拿互联互通“说事”。
近年来,国内电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几大运营商之间打的不可开交,而异常残酷的市场竞争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但是在通信价格越来越便宜的同时,消费者却惊奇的发现有些电话越来越难打了!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之间的电话经常不能很好地接通,也就有了文章开始时所说的那一幕。
说到底还是利益惹得祸!表面上看,电信运营商在互联互通中是基于普遍原则的合作关系,而非买卖关系,但在操作层面上,就是彻头彻尾的利益合作关系。
在普遍服务的原则下,用户的利益是至上的,电信运营商必须联合服务,共同承担互联互通的义务。一般而言,电信运营商通过实现良好的互联互通能够共同做大市场蛋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当这种合作所带来的利益远不如直接进行垄断竞争带来的好处多时,互联互通就很容易被束之高阁。
市场寡头VS互联互通
当前来看,电信业将很可能会爆发互联互通危机,这个话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遭遇中移动的市场垄断后,这就极有可能变成事实。理论上,互联互通能让市场公平竞争中帮助运营商找到利益平衡点。但是,理论往往不是市场竞争的全部,当运营商有能力控制整个市场时,还需要互联互通么?而中移动目前就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根据运营商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移动总用户数为4.07亿户,而同期全国移动电话用户为5.92亿,中移动已经占据了移动市场70%的市场份额。在新增市场上,更是占到接近87%的市场份额。
同时,超过30万个的GSM基站更保持了其在基础网络资源上的绝对优势。而重组初期,其他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在中移动面前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目前中国联通的GSM基站数量大约在15万个左右。中电信目前大约握有4万个CDMA网基站。
当中移动把持最大的移动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时,在互联互通中已经占据核心优势地位,让其为其他竞争者买单肯定不情愿,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价格战和多管齐下的竞争挤压手段来看,要市场寡头自愿放弃市场垄断优势是不可能的。由此,互联互通就可能首当其冲,成为运营商暗下“杀手”的PK战场。
经营者消费者将双输?
如果运营商真的在互联互通上“干”起来,那么首先遭殃的就是消费者。
当两个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大而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暗器加以使用的时候,双方的消费者就显得非常的无辜。而当一个强势运营商单方面限制互联互通时,倒霉的还是所有的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运营商如果在互联互通上展开“白刃战”,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运营商自己。虽然在市场中占有强势地位的运营商在初期会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并非不会发生。需知没有哪一个消费者希望用牺牲通信质量的方式来获得资费标准的降低。如果网络时常不畅,再有价格优势,用户也不会接受。到时强势运营商的强势就会成为“过去时”。这样一来,没有谁能占到便宜。
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互联互通,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从中国电信业刚刚进入重组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建立和完善基础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机制也许是关键所在,而这些还得从监管着手,有机制而管不住跟没有是一样的。
我们都希望互联互通能符合各方利益,要能既反映主导运营商的利益要求,又能反映新运营商的利益要求,但更多时候并不那么容易实现。此时,监管的手应该是 “硬的”。为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监管必须拿出“铁手腕”来。尤其在对破坏互联互通的市场经营者,下手要狠,惩罚力度要大,因为无关痛痒的小罚款对于动辄数百亿的收入的运营商而言算不得什么。
通过网间结算、通过非对称管制、通过罚款、通过加强关口局管理等等,保证互联互通的方法有千千万,唯一不变的是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