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管制应重点管制强势运营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电信表示,今年10月份,原中联通C网用户将正式移交至中电信。由于中联通的C网和G网需要一段时间完成资产、基站等分割,因此9月30日之前中电信尚不能正式进军移动市场。另据悉,广东联通本月将调整G网用户手机上网费,资费水平略低于广东移动,这将迫使中移动加快下调无线上网费用以大力发展无线增值业务。
由此,业界疾呼第三次重组后的非对称管制将面临更大难题。在中电信正式发力移动市场前,中移动大可抢先进入固网领域并通过交叉补贴等价格战大增用户规模。第三次重组能否改写市场积重难返的局势,眼下惟赖非对称管制在固网和移动领域间做个果断抉择了。
重组后的非对称管制应先管制企业
《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早已将非对称管制摆上重组后重要议题,但具体的操作方式却备受争议。业界有观点认为,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关键在于方向。“是对市场进行管制,还是对企业进行管制?”如果要管制中移动扶持中电信新进入移动市场,那么同样要管制中电信扶持中移动新进入固网领域,这看似合理,实则与事实不符。
作为一家市值逾2.5万亿、今年一季度运营收入达930亿、利润达241亿的庞大企业,中移动五月份用户增长再创新高。
对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联通出售C网后与中网通的整合和中电信接手C网后的磨合都使各自发展脚步减缓,甚至有可能出现C网预付费用户负增长的现象,中移动则刚好可以利用这段重组时间差抢先进军固网新业务领域和扩充原有市场规模。预计在十月份中电信正式开展移动业务前,中移动用户数将再增3000万,这意味原固网运营商在起跑线上再次鞭长莫及。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非对称管制不能再等,必须先对企业进行管制,目标是实现固网运营商优先进军移动领域。
固网运营商进军移动市场门槛过高
从重组后业务拓展的实际操作面来看,原移动运营商进军固网市场的门槛较之原固网运营商进军移动市场的门槛,明显要低的多,这意味非对称管制更应先选择管制中移动。
在进军固网领域上,中移动早就将目光瞄准了宽带市场。有消息称山西移动已经占据山西农村宽带市场80%的份额并造成其他运营商无法进入该市场的局面。加之此番合并了拥有数百万宽带用户的中铁通,中移动发展宽带的优势无人能及。除了可大举利用其原有的市场地位和资金优势,通过已有的光纤资源、有线和无线混合,提供移动虚拟网VPMN等业务以外,还可在交叉补贴等价格大战中大幅获利,这给原固网运营商带来极大的压力。
在进军移动领域上,固网运营商面临价格成本和互联互通等多方桎梏。首先重组后主导运营商和新进入者间的价格战将愈演愈烈。从中联通一直以来送话费话机,降低通话上网资费等优惠套餐举措所取得的微弱成效就可知,与利润丰厚的中移动大玩价格战绝非明智之举。
在此背景下,原固网运营商将面临更大挑战。从成本来看,固定电话在现有的资费水平上已经没有再降价的空间。加上中电信尚无移动运营经验,缺乏移动通信主流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担负7000多万低端无线市话用户,一旦3G前夜中移动实施掠夺性的倾销价格,新进入的中电信将面临更为尴尬的处境。
其次,面对中移动所拥有的完整基础设施网络和先进的移动网络技术,原固网运营商在携号转网、互联互通等问题上仍显被动。
一来,在一次关于电信重组的网络调查中,当问及“如果你是手机用户,你会选择哪家新运营商服务”时,64%的网友选择新中国移动。这就意味着即使实行单向号码携带,中移动仍然在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主导权;二来,固网和移动网之间互联不互通的问题也给原固网运营商带来了极大的拦路虎。在网间结算上,怎样的价格区间既满足主导运营商和新进入者双方的利益,又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也成为摆在政府和运营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从中国电信市场的特殊情况和业务分布来看,非对称管制要在重组后收到实效,除了选择管制中移动别无退路。
非对称管制的有效落实有赖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创新
根据这一原则,我国电信监管方面有望出台新的条例或办法,对非对称管制政策进行创新与调整。首先应该以新观念新思维来看待非对称管制政策,其次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的非正当竞争行为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
同时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相互开放网间漫游业务,短期内施行单向号码携带措施,建立以成本为核心的网间结算体系和科学的漫游结算价格,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定价权,有效防止主导运营商滥用市场权力,损害竞争者和用户合法权益的恶意行径。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在频谱分配上应该向新进入的移动运营商倾斜。目前国家可以将一些使用很少、基本上空闲的800MHz频段重新分配给新的移动运营商,这不仅体现政策对弱势运营商的扶持,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解决宝贵的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