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手机信号进地铁不该这么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为了手机信号进地铁一事,近几日,以移动、联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与北京地铁公司陷入一场争论。通信企业认为,地铁公司甩开通信企业,自建地铁民用通信系统平台,并收取高额的进场费,让人难以接受;而地铁方面则反驳,通信平台建设成本庞大,收费属正常,地铁收取的进场费实际并不高。
很久以来,在北京地铁打通手机只限于站台,而不能全线畅通拨打,这与北京现代化城市形象不符,也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民众对地铁和通信企业颇有怨言。而此次的进场费之争,则暴露了“手机信号难进地铁”背后的潜规则——一切原来都是利益之争。
应当说,地铁公司投资自建通信平台本是件好事。业内人士早就指出,长期以来,国内通信业的重复建设极其严重。因此,与其移动、联通、小灵通各自都建立一套通信系统,不如建设一个三方可以共享的通信平台,如此才可避免资源无谓的浪费。
问题在于,地铁公司自建通信平台似乎把通信企业丢在了一旁,在建设前缺少与通信企业的沟通和协调。试想一下,如果在通信平台建设前,地铁公司就能与各个通信企业达成使用协议,确定付费标准,甚至干脆各方共同出资建设这一平台,现在的进场费之争根本不会发生。反之,地铁公司依据自身的资源独占优势,单方面建设,单方面定价,如此不平等的、缺乏制约的博弈必然导致通信企业的反弹。
现在,通信企业和地铁公司既然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不妨把相关的信息全面公之于众,让民众进行评判。例如,地铁方面开出的进场费数额,通信企业愿意支付的进场费数额,应让公众知道;地铁公司自建通信平台的成本以及日常维护的成本应当以详细的账目公开,让公众判断其中有无“水分”。
地铁进场费之争,绝不仅是地铁与通信企业两家的“私事”,而把公众抛在一边。事实上,地铁通信平台的建设,资金来自于纳税人,进场费无论多高,肯定要划入通信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算在每个消费者头上,因此,双方企业绝对没理由以商业秘密否定公众知情权,惟有把一切摊在阳光之下,吞噬公众利益的潜规则才能无处遁形。
因此,期待此次“进场费之争”的相关各方,能拿出诚意,回到谈判桌上来,也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时介入,抚平争议,以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