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技术告别“3S”尴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9月27日14:00,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王志勤、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总工庾志成做客新浪聊中国历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电信研究院将于2008年10月15-16日在北京南粤苑宾馆举办“3G在中国”2008全球高层论坛,这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3G在中国启动后召开的第一个大型高层论坛。
嘉宾简介:
王志勤,现任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的副所长,长期在移动通信领域方面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在GSM、GPRS和UMTS科研标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并负责了多项移动通信行业和企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曾担任第三代技术评估组核心组成员及信产部第三代技术试验专家组成员。
目前她作为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无线技术委员会的副主席,主要负责GSM/GPRS系统,以及UMTS的核心网络标准。该同志曾先后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个,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
庾志成,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总工,新技术新业务研究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工学院电波工程系移动通信专业,工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个域网(WPAN)、宽带无线接入等技术、移动通信业务以及相关政策市场研究等。
历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移动通信研究部主任,新技术新业务研究部主任,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在此期间完成大量的移动与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项目,多个项目获得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请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王志勤,以及信息研究所副总工庾志成,两位将和大家探讨中国3G历程。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TD-SCDMA和EV-DO和WCDMA都将相继上马,中国3G也将浮出水面,我们想请王所长回忆一下中国从1G、2G到3G的发展。
王志勤:最开始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是1987年开始的,主要是TACS,其实主要是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两个主要厂家的设备。而且这两个产品非常独立,采用的协议也非常不同。很快在95年开始我们国家引入了CDMA技术,当时我们国家通信企业整个起步比较晚,所以在2G起步阶段,其实是没有移动通信的产品。但是在移动通信整个网络建设中有很明显的圈地效应的,谁先占了市场就是谁的。所以,有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国家很多电信厂家一直到2G发展的很后期,才逐渐从建边际网逐渐向城市发展,像中兴,华为这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逐渐占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
主持人:在1G时代是由哪些厂商主导的?
王志勤:国内其实没有厂商。
主持人:到了2G时期,中兴华为已经崭露头角?
王志勤:对,应该说我们国家整个企业起步从研发标准起步,跟国际基本是同步的,所以产品也应该和国际有基本相当的,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目前的系统产品已经进入国际第一梯队,而且以此为基础面向未来无线技术发展,其实从技术标准、产品、服务能力一直在不断提高。相对来说系统设备厂家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了。其实相比我们国家的移动终端产业是比较弱的。前几年一度也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出口的量其实是比较少的。而且直接是以咱们的品牌出口比较少的,可能有比较多的是代工。近几年可能由于国外企业调整了策略以后,包括其他一些因素,终端企业的发展目前有一些困难。
主持人:从技术标准来说,从1G到3G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志勤:当然1G咱们没有参与过标准,在2G的时候,一些大企业已经参与到2G的标准,其实2G的标准目前一直还在国际上延续地做,国内也一直有很好的参与。3G大家都比较清楚,作为TD—CDMA在标准方面的一个突破,另外在WCDMA和CDMA2000 上,我们也有很多对国际标准的贡献。未来,我们感觉整个形势和实力是在进一步提升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讲了一些数据上的事情,我个人听说过一个很生动的故事,但是我没有听完。可能倒退十年以前,我们在国际学术领域召开一些会议,有一个“3S”的称谓,这个3S是怎么说的呢?
王志勤:我个人感觉也不是学术领域,好象是特指我们国家一些代表参加国际标准的会议的时候,3S是 Silence、Smile、Sleep的缩写。我觉得可能实力上比较欠缺,准备不够,所以大部分都是听会,不会主动发言,可能有的没准就打磕睡了,但是看起来可能面带微笑在那儿坐着比较多一些。但是我想这种状况改观也比较大,目前在无线通讯方面,很多领域都有所突破。像ITO等这些标准化组织里面,也很多的企业,也包括研究院都在里面担任主席或者是组长的职务。这几个组织,我们国家每年提交的文稿数大概超过一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