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全球第三仅是开始 禹南均谋划中国版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禹南均更像是一位站在台前的魔术师,挥动他的魔法,将所有人眼中的“红海”变得湛蓝,变得更适合LG。全球经济衰退并没有成为LG的绊脚石,在禹南均善舞的长袖下,LG的转型更加行云流水。
“全球第三”只是刚刚开始
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LG已经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不过LG的目标似乎并不仅仅如此。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LG在2008年全球手机实际销量突破一亿部,实现了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
相比外媒透露的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2008年的销量,LG绝对能给自己2008年的成绩单上打一个优。LG手机1.07亿的销售量已经将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甩在身后。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手机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LG还是在这一波大浪中顶住了。2008年第四季度,LG电子移动通讯事业部的销售额高达4.49万亿韩元(合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6%。其中手机销售量达到了4.09万亿韩元(合3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40.3%。在亚洲和欧洲,LG开始显现出优势。
2009年,LG电子大中华区总裁禹南均将继续在中国发力。奉行他在中国的一贯策略,LG在中国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大。据了解,针对仍在增长中的中国市场,LG做出了2009年加大投资的决策。
LG电子中国手机市场部执行总裁李长和表示,2009年LG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手机的市场推广,推出60款新品手机,并通过和国内两家最大的手机销售代理商天音和中邮普泰合作以及专业销售团队的组建完善,力求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产品的同时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突破。
自“蓝海”而下搅局“红海”
刚刚在“红海”中找到“蓝海”的禹南均又开始把LG带入“红海”。在新兴市场中,禹南均总有一些常人没有的想法。
从2006年1月开始执掌LG中国帅印至今,禹南均已经在LG工作35年之久,很少有人能像他和LG的关系那样共生共荣,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对LG的一切洞若观火。
见过禹南均的人大多会认同他是一个“具有非凡远见卓识的人”的说法。在LG长达35年的服务之中,他掌管欧美市场运营十年,1990年到2000年,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10年间,禹南均将LG打造成了一个全球品牌。
2006年,进入中国的禹南均提出了变红为蓝的转型战略,即放弃有限市场内的竞争角逐,开创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持续赢利性增长。此前的LG在中国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和三星根本无法同日而语。而LG在全球也面临缺乏明星产品,整个业务乏善可陈,已经陷入亏损的泥潭。
而此时大多电子产品制造商正在中国市场遭遇本土企业掀起的价格战,拼成本成为外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接过大中华区帅印的禹南均等于是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此时说转型谈何容易,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有限,而市场占有率乏善可陈,在这种情况下,往何处去成为禹南均最为棘手的问题。
通过走高端路线,LG很快在原本“血腥味”十足的“红海”中,开辟出了蓝海。以用艺术的姿态沟通用户,为LG带来更为忠实的用户和丰厚的利润。但是,时间转到2009年,禹南均似乎又有了新的想法。
2009年LG电子不仅投入的营销费用是原有的2倍,用于电视广告投入等促销活动;同时加大营销网点的建设力度,把现有的7000多个渠道网点扩大到13000多个,同时LG的新产品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多,预计2009年将有60个以上的新产品推向中国市场,是2008年上市新品数量的2倍。如此大规模的扩张使人不禁怀疑,这样如何坚持精品路线,如何保证高端市场?LG又要走回“红海”了?
中国版图的再度扩张
尽管2008年,LG的财报可以炫耀,但是金融危机并不止步于2008年,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带给电子制造商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未来不容乐观。
禹南均已经感觉到了寒冷,在他的手下,中国市场将是LG过冬的最佳场所。如同李长和所说:“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这一大的经济环境下,LG电子依然十分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在大多数公司采取保守的市场策略时,LG将逆势加大品牌的投入及核心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主导市场变化,同时提高LG电子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基于此,LG必须在中国获得更好的成长,而单纯依靠高端产品并不足以支撑整个LG。当前,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都开始自降身价的打折促销已经释放出了一种信号,高利润产品无法维持大企业的庞大胃口,规模也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诺基亚的成功正是这么做的。诺基亚通过高端产品确立品牌地位,同时推出大量的手机产品覆盖所有消费群体,以此才能在成本结构中占据竞争优势。在站上全球第三的位置之时,LG也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但在全球经济出现颓势的时候,中国市场的作用无疑将会被放大,禹南均的力量也将被放大。
所谓“变蓝为红”,不过是一种居高临下之后的新视角。从“蓝海优胜者”再到新“红海竞争者“,LG所做的已经不是早前的迂回,而是打算与市场主导者开始正面的竞争。在中国版图的扩张,将决定LG中国的生死,也将决定LG在全球的生死,如果抓住这个机会,LG所能超越的就不仅仅是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