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设备业人均效率风向标:全球版图新座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22日,当华为的“2008年财报”姗姗来迟之时,曾经的全球以太网霸主——北电网络的身影,在全球电信设备业版图中已几近黯然。
与已显疲态的各大国际巨头相比,业界普遍认为华为2008年公布的财务数据显出“壳丽”之色:全年销售额达到18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净利润达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率6.28%。与此同时,华为在现金流、应收帐款等关键财务数据上亦有向好表现。
与此同时,同城的中国公司中兴通讯亦在其此前发布的财报中显示出强劲的成长势头:2008年,中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净利润16.6亿元,增长32.58%,一扫2005年以来的低迷之势。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2007年伊始的全球电信重组格局,开始显出滞后的分流效应——可以说,如果将专注数据业务的思科排除在外,2008年,在全球电信业版图上,中国的两家公司华为与中兴,是唯一在销售规模以及利润上,都仍在保持增长的公司。
全球版图新座次
2008年,全球电信业重组关键时刻,恰逢全球宏观经济的多事之秋。
首先是系统设备领域,今年1月,北电网络的破产申请似乎触动了行业的多米诺骨牌。在此之后,诺基亚-西门子公布其重组后第二年财报显示,在销售额上升14%至153.09欧元的同时,营业利润则出现3亿欧元的亏损(2007年为亏损13亿欧元)。
阿尔卡特-朗讯的形势更是不堪,其全年销售额下降了5%至170亿欧元,亏损则继续扩大至51.73亿欧元(2007年为-31.07亿欧元)。
即便是素以稳健著称的爱立信,其遭遇的挑战亦一目了然——虽然其2008年销售额继续增长11%至2090亿瑞典克朗,然其净利润却大幅下挫47%至116.7亿瑞典克朗。
手机终端厂商的表现亦不甚乐观。全球老大诺基亚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0.7%至507亿欧元,经营利润更是大幅下挫37.8%至49.66亿欧元;爱立信旗下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2008年受到了来自韩国厂商三星、LG的全球夹击,正在呈加速陨落之势,其2008年全球销售额下滑13%至112.44亿欧元,净利润则首现7300万欧元的亏损。
独居数据通信领域的霸主思科,或许是欧美巨头中日子过得依旧滋润的唯一:2008年,其销售额上升13%至395亿美元,净利润上升11%至81亿美元。
显而易见的是,在全球电信设备版图中,中国公司华为、中兴的亢奋,以及与之相反的欧美厂商的颓势,使得全球电信设备业的座次正面临洗牌。
从全球销售规模而言,新的排次如下:爱立信仍为电信设备业老大,排在二、三位的为诺基亚、思科;华为、阿朗、中兴分别位居第四、五、六位。与2007年,华为、中兴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八相比,中国厂商的上升势头一览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全球电信系统设备行业竞争中,由于诺西、阿朗的竞争力持续下降,华为、中兴在全球遭遇的核心竞争对手实际上已经开始日渐集中在爱立信一家身上(思科主要集中在数据业务等细分领域的竞争)。
人均效率风向标
“18岁的人,就做18岁的事情,而不去承担老年人的使命。”今年年初,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形象概括了华为在全球局势中所采取的进取甚至略显激进的经营策略。
实际上,至少从华为公布的略显“粗糙”的财务数据来看,华为在过去几年的激进姿态,事实上已经获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华为特别看重的“人均效率”指标上。
根据华为销售额及2008年员工总数87502人计算,华为2008年人均生产效率为21万美元/人,这个数据比之爱立信的32万美元/人,思科的59万美元/人,虽然仍有差距,但是,华为的追赶之势在近两年内表现非常明显。2007年,华为的人均效率为16万美元/人,2008年大幅上升了31%。
同时,华为在其它指标上的成长也令行业惊诧。根据咨询公司INFORMA统计,2008年华为已经在移动设备市场排名全球第三,并在北美与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合作建了全球第一个面向LTE的WCDMA/HSPA网络;同时,2008年,华为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1737件,居全球第一。
据悉,华为2009年在员工扩张上将会暂停前几年的激进之势,开始进入深耕期,同时在财务管理上也更为严格——这将确保“人均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徐直军说,基于前几年的快速追赶,以及目前销售规模的基数增加,华为将在2009年“控制”自己的成长速度,同时亦着力于供应链和财务流程的管理和改善。
据介绍,2008年,华为聘请国际顾问公司埃森哲在公司运行了一个新的客户关系管理项目,该项目直接针对公司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改善,提高公司的回款管理。“主要是打通从机会到合同,从合同到现金的流程。”徐直军说,“这一流程彻底打通后,我们的企业运作效率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争夺中国、印度
此长彼消——来自中国公司的追赶,实际上正在加大欧美厂商在经济大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爱立信在财报综述中就针对当前的经济局势感叹说,“爱立信今天面临的处境,与十年前那一次面临的全球经济衰退很不一样”。爱立信在强调金融风暴对全球订单需求产生的负作用时,也在强调行业的竞争核心市场、竞争重点,都在发生转移。
很显然,这种转移首先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区域已经从欧美转向了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与印度两大市场。爱立信、诺基亚等公司财报显示,中国与印度代表的亚太市场皆已成为全球电信巨头们最大“产粮区”。
以爱立信为例,其亚太市场2008年销售表现为630亿瑞典克朗,增长了16%,是其份额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相比而言,爱立信在大本营欧洲仅销售了517亿瑞克朗,并且下降了2%,仅排在第三大区域市场之位(东欧及中东为第二大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美国同时成为爱立信三大“产粮国”,其在此三大国的销售额均分别达到了爱立信全球销售的7%——由此可见,在欧美市场继续紧缩的2009年,得中国、印度市场者,才能得天下。
不仅如此,爱立信、诺基亚均在其财报中,对2009年的手机市场做出了“手机更换需求疲软”的悲观预测。诺基亚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整个行业移动终端的销量将比2008年第四季度再度大幅下降,“降幅将比过去几年的第一季度销量下降更为显著”。[!--empirenews.page--]
而华为、中兴2008年在手机等终端上的进取亦动摇了传统手机厂商在全球各大运营商中的“定制”市场。据中兴通讯手机事业部产品总经理熊辉此前向记者透露,2009年将会加速在国内以及印度市场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