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昊:富士康事件呼吁劳工权益保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知道分子之唐昊专栏
据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年仅25岁的员工孙丹勇从12楼跳下身亡。此前,公司交由其保管邮寄给苹果公司的16部苹果iphone样机少了一部。孙丹勇的大学同学指称,孙在接受公司环安课调查时遭到非法搜查、拘禁和殴打,富士康方面则对此予以否认。
在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无法认定事情的真相如何。但许多企业对自己员工权益的不尊重屡见报道———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偏低、拖欠工资严重、随便侵害劳工权益、不签劳动合同、扣押身份证、工作环境恶劣等情况屡见不鲜,富士康事件只是其中一例。这些天来,公众关注的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也对劳动者权益触目惊心的损害提供了新的注解。
劳动者是创造产品价值的主体,从伦理的层面上讲理应得到尊重。追溯欧洲国家福利化和美国进步主义时期,对劳工的尊重一度被提到国家形象的层面来处置。20世纪初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到欧洲参加世界博览会时,发现英国展示的是煤矿工人洗浴设备;俾斯麦治理下的德国展示的是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而当时的美国却作为全世界矿难发生率最高的国家而备受指责。在此之后,美国政府才开始致力于遏制腐败、消除垄断指单一企业控制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或接近全部)供应的情形. 垄断的关键在于缺乏竞争.、促进人权的进步主义运动,让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藉自由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但即使在公认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多数国家还是对经济活动设置了一些限制。向着人道主义的方向发展。
同时,劳动者本身也具有人力资源的价值,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护是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举措。劳动者享有尊重和福利,意味着他们自身的境况得到改善、向上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正面效果。事实上,正是对劳动者基本生活权利、受教育权、弱势群体(如黑人)的照顾性保护等举措,全面提升了美国的人力资源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珍惜,是对这个社会创造力的无声鼓励,也是技术进步、管理经验改良和生产力提高的直接来源。
更有甚者,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的劳动者,不仅难以成为生产力的推动者,甚至可能成为生产力的破坏者。在19世纪劳资对立的欧洲,阶级斗争和随之而来的革命成了工人生活的重心,社会的和谐发展付之阙如。也是在经历了劳工阶级的惨烈反抗之后,西方国家才纷纷加强了劳工权益保护,正视自由工会的正面作用。其结果是社会内部矛盾有效化解,市场经济得以顺利前行。一般来说,忽视劳动者权益的时代,总会为这种忽视付出惨重代价。也只有在代价之后才会意识到劳动者权益对这个社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对劳动者的尊重,是一种社会文化,但更是一种体制安排。并且对劳动者的尊重,在历史上看也不是从“老板”阶层开始的,而是从各国政府开始的。如果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措施体现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护,私人企业是不可能逆势而为的,只会在这种示范和可能的惩罚约束下更加尊重劳动者,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的年代,大多是个人权利得到保障和尊重的年代。所谓轻徭薄赋、安居乐业,不仅是在描述一种生活状态,那也是个体权益得到尊重的具体体现。如果一群人享有特权,而另外一群人却连基本的尊严和权利都无法享有,这种情况逐渐会带来整个社会身份差别和阶层对立的固化,并且迟早会将想象中的群体间仇恨变为现实,制造社会不稳定的因子。我们总是强调发展,但即便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再是19世纪那种冷酷无情的剥削了。在这个意义上,人权和财产权保护制度等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权利基础应早日建立起来。
几年前,《第一财经日报》曾因为报道富士康员工超负荷工作事件而引发争论。无论如何,一个公司在劳工权益方面出事,总是因为这类事件上新闻,就应该去反省一下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当媒体上总是出现劳动权益受损的案例,需要反思的则是相关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我们应该追问一句: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到底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变得更加明智呢?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